【生活周報】颱風後「類鼻疽」疫情警報 8月下旬高峰 糖尿病患者注意

本土類鼻疽個案新增19例,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患風險較高

疾管署13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19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包含3例死亡個案),分別為高雄市15例、台南市及台中市各2例,其中17例具有慢性病史,7例有汙水、土壤等相關環境暴露史。

今(2024)年國內已累計37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其中30例為凱米颱風後確診個案,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23例、台南市4例、台中市2例、嘉義縣1例。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造成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預估8月下旬是確診高峰,提醒民眾要避免接觸汙水,降低感染類鼻疽桿菌的機會。

凱米颱風釀省道災害路段 公路局8月7日全數搶通

凱米颱風挾帶強風、豪雨侵台,事件總雨量超過1900mm,颱風期間影響公路局轄管台7甲線中橫公路宜蘭支線、台8線中橫公路、台9線蘇花公路、台18線阿里山公路、台20線南橫公路、台29線等公路,造成公路災阻共計69處,公路局現場同仁投入搶災工作,最後1處公路災阻路段台29線4.5K達卡努瓦路段已於8月7日7時開放通行。

其中台9線蘇花公路和仁至崇德路段,多處邊坡坍方及土石流災情造成公路阻斷無法通行,包括台9線161.1K~161.3K路段邊坡坍方超過2萬立方公尺、162.7K處邊坡坍方約4千立方公尺、163.3K處邊坡坍方1.2萬立方公尺、164.2~164.5k路段邊坡坍方超過1萬立方公尺,總計約4.6萬立方公尺坍方,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施工團隊積極投入多組搶修人力、機具及車輛全力清運(累計動員人次407人、車輛163輛及機具142台),已於7月30日17時搶通。

夏日運動補水3適 免於熱傷害煩惱

近年民眾運動風氣盛行,不論是室內的有氧舞蹈、瑜珈等,或是室外的健走、慢跑、騎腳踏車及長達數小時的耐力運動(如馬拉松、鐵人三項等),都有可能因室內室外的悶熱環境或水分補充不足,造成熱傷害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特別提供「補水3適」撇步,維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補足水份。

「補水3適」:

◎適時:戶外活動前1小時開始喝水,並分兩階段補充水分;儘量在活動中每15分鐘喝水。

◎適度:依據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度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口渴時已經表示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若活動超過1小時或補水量超過1000毫升,則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

◎適量:出門前1小時適量慢慢喝下400~600毫升的水,戶外活動中,則每15分鐘飲水200~300毫升,避免熱傷害的發生。若運動後體重減輕,減輕的體重即代表缺水量,須逐步補足身體流失的水分,同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深黃色表示身體缺水,需再補充飲水,此外,每小時最大飲水量勿超過1500毫升,避免短時間內攝取過多水分造成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