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數位時代,必須要懂的思考術:運算決策

近幾年「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逐漸取代「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而成為問題思考的一個熱門名詞。但是,怎麼樣的思維是運算思維?運算思維對企業的決策管理、內部溝通,又能產生何種啟示?

「運算思維」一詞最早是由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周以真所定義,她指出,運算思維是「利用電腦科學的基本概念進行問題解決,與理解人類行為的思維模式」。以電腦科學中的資料處理、問題抽象、演算法等,來針對諸如市場策略、顧客服務、網頁設計或管理決策問題提出解答。

例如,電腦科學中常用的「啟發式」(Heuristic)演算法的觀念,就已十分廣泛地應用在決策過程中。這是一種「不考慮極端情形,但在一般情況下,能得到不錯結果」的決策法,相較於推導出 100% 正確解的邏輯或數學式思考,「啟發式演算法」則能在更多實際應用中派上用場,例如:商用聊天機器人只針對大部分(如95%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設計,而不去考慮極端的(例如胡鬧的使用者)的狀況。

而早期CPU的多工處理(Multi-tasking)模式則告訴我們,一個熟練的員工雖然可以同時處理手邊許多不同的業務(前提是業務間彼此的輸出、輸入不互相依賴),但同一單位時間則只能注意一件事。雖然人可以在等待印表機印出資料時,順便回覆電子郵件;但這樣的多工增加的是「注意力切換」成本(在作業系統來說,就是把記憶體中的資料,轉換成另一項工作所需的資料,處裡完再切換回來),因此,有時必須斟酌「切換注意力」的成本,是否比循序漸進執行單一工作還要更高。

實際上,「運算思維」至少包含了兩層意義:以電腦的方式思考,或者以一種「電腦能處理」的方式進行思考。前一種是將電腦科學作為人類的決策思考的工具之一,後者則是意圖將問題拆解、抽象至電腦可以處裡的狀態,也就是「數位資料」,以利後續進行人與電腦之間的協作。

企業內部溝通決策的「共同語言」

然而「運算思維」的優勢正在於,在數位時代中,許多問題本身就是以「資料」的方式進行呈現的。藉由運算思維具備四個主要素:將問題細分成可處理範圍大小的問題拆解(Decomposition、找出資料間重複規律的模式辨識(Pattern Recognition、提取資料特徵或重點的抽象化(Abstraction、能將資料處理以某種方式自動化的演算法(Algorithm,藉由四組思維要素之間的搭配,有時便能直接找到對應問題的解方。

而在扁平化的組織管理中,「運算思維」還有另一項功能:即創造一種內部溝通與決策的協作語言、共同的討論框架。舉例來說,「心智圖」(Mindmap)這種思維工具,實際上是將線性的文字以巢狀結構表達,在這種視覺結構影響下,討論容易聚焦於問題的主次、重要性、從屬關係,但較不易察覺問題發生的先後順序與因果。

相對地,有限狀態機(finite-state machine)這種資料呈現模式,無法展現資料複雜的層級結構,卻能看出事物的因果、狀況發生過程、條件與前提。

上述差別,就是以「運算思維」將資料進行不同角度「抽象化」方式的差別──心智圖重視資料的「空間特徵」,狀態機則意在描述其「時間特徵」。光是不同資料的呈現方法,就能影響人對問題的思考方式,進而將問題的溝通與決策導向不同方向。

事實上,教育部已將運算思維列為108課綱的重點,國內亦有如「運算思維實驗教育機構」等運算思維教育應運而生,十年後的商務人才,很可能都將具備基礎的「運算思維」思考能力。然而,運算思維也並非一切問題解決的萬靈丹,例如倫理問題、開放式的創意發想等,運算思維都力有未逮。

即使如此,多學會一套思考方式,等於多配備了一項思維武器,對於個人或企業的管理、決策與溝通能力,都將具備積極意義。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迎向電動車時代!誰是智慧能源服務的下一匹黑馬?
【FC 100】從鮮食下手,超商老二全家的未來生活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