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專家曝「延緩老化」祕訣 靠簡單一招可延長壽命

本週五《公視主題之夜SHOW》主題論壇由呱吉(左起)主持、並邀陽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許翱麟、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郭文華,共同思辨永生議題。(公視提供)
本週五《公視主題之夜SHOW》主題論壇由呱吉(左起)主持、並邀陽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許翱麟、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郭文華,共同思辨永生議題。(公視提供)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10日)晚間10點將播出德國紀錄片《超人類的新永生術》(Eternity At Last),探討充滿想像力的永生科技,也從而尋求生命的意義。映後論壇以《怕老怕死才是最大動力? ─我們都在變成超人類?》為主題,由YouTuber呱吉主持、邀請陽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許翱麟、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郭文華,以及14位公民來賓,共同思辨永生議題,分享對於「長生不老」的想法。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以詩意的方式描繪一群人不把老化視為無法逃避的宿命,而是可以治療的挑戰,揭示各樣的抗老技術與設備。 拍攝8位「超人類主義」追隨者進行「治療老化」的方式,從中探索當前科技在延長壽命的可能性與限制。針對片中各種「追求永生」的過程,呱吉憶起已故的祖父分享,「我阿公前年過世,活到101歲,但在90歲到100歲之間的生活品質,我認為非常差,甚至於覺得這段時間好像也不算一種福氣」,接著感嘆:「就算我活得比較久,但如果生活品質不佳,不算真的活著。」

德國紀錄片《超人類的新永生術》探討充滿想像力的永生科技,也從而尋求生命的意義。(公視提供)
德國紀錄片《超人類的新永生術》探討充滿想像力的永生科技,也從而尋求生命的意義。(公視提供)

生物專家許翱麟認為紀錄片中抗老化的做法都比較激進,尤其以廉價方式進行體內植入晶片的次文化案例,事實上就是在測量血壓、持續監控健康狀況,對改善老化並沒直接作用。他根據從事老化研究多年的經驗提出,「飲食對老化的速度影響是最大的,只要每天的飲食減少20%到30%,就可以明顯觀察到壽命是延長的、老化速度變慢。這在所有動物都一樣,在人類的研究也發現,飲食限制有很多健康上的好處。」

現場有超過9成公民來賓並不希望長生不老,除了考量金錢與人際關係問題,首要考慮條件還是「身體健康」。根據內政部統計,近幾年國人平均壽命落在80歲左右,但處於不同程度的失能狀態的不健康餘命高達8年,或許追求「健康餘命」,比長壽更關鍵。

許翱麟說明,「死亡與繁衍的平衡主要是促進世代交替」的重要性,表示老化不能算一種疾病,算是種狀態,但可以試著改善或延緩;郭文華也說,「不老其實是指留在人生最好的時間點」。

更多鏡週刊報導
黃豪平分享「初體驗」年齡 公視節目鼓勵中老年勇敢追愛
角逐「政治正確王」 唐綺陽:「我不懂政治,只懂人心」
台籍志願兵烏克蘭前線險喪命 如台灣被打呼籲拿槍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