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論壇/三大趨勢轉動台灣生醫產業,「核酸製藥」將是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從2020年爆發以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全球經濟已損失14兆美元,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衝擊。同時,新冠疫苗的研發應用,又將如何推進台灣生醫產業?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今天主辦「借鏡國際新冠疫苗-台灣生醫創新願景高峰論壇」,邀集產官學研界專家,共同盤點台灣生醫產業發展優勢。

台灣生醫高峰論壇邀請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擔任特邀貴賓,並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說明國家推動生醫產業的新動向。

陳建仁表示,COVID-19確實是大家聽到就很害怕的病毒,但是人類有韌性,面對病毒挑戰的時候,先進國家以政府力量加上公私協力推動生醫產業發展。所以在短短10個月就看到莫德納、BNT和AZ開發出有效疫苗。當人類面臨挑戰的時候,人類韌性也都能展現,公私協力加上政府本身積極發展生醫產業很重要,生醫產業的發展,基礎醫學研究扮演很大的角色。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賴永祥攝影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賴永祥攝影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開場致詞時表示,今年是天下文化40周年,遠見雜誌進入第36年,這2個重要刊物,是將近300個同事過去40年時間希望對台灣社會有所貢獻,希望透過出版很好的書、辦好活動,推動台灣社會前進。

今年天下文化共出了4本疫苗相關書籍,包含《疫苗商戰》、《疫苗先鋒》、《輝瑞登月任務》,以及《光速計畫》,深入探討科學研究到商業模式的創新。

陳建仁指共存要有三寶:疫苗、快篩,還有它

從這次疫情與疫苗發展過程,陳建仁對於政府推動生醫產業提出看法。他說,天下文化出版的這4本疫苗相關的書,可以看疫苗平台需要靠很多基礎科學家,經過10年、20年時間發展,當有需要的時候才有疫苗問世、造福人類。

各國政府除了投入經費補助研究,藥品管理單位也知道疫苗研發很重要,加速臨床試驗進行腳步,這對於疫苗問世扮演重要角色。未來要是台灣生醫產業越來越好,當然要找到好的科技平台、要有很好的資本投入,以及找到很好的課題,政府單位要以輔導代替管理,才能使台灣生醫產業蓬勃發展。

陳建仁指出,台灣在2003年SARS爆發流行的時候,當時有很大的挑戰,幸好台灣人民團結一心,在政府民間一起努力下很快控制。但是COVID-19比SARS還聰明,它有很高的感染率、比較低的致死率,讓多人無症狀感染,所有COVID-19病毒當中最厲害的就是Omicron,感染力超高,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無法再用清零方式達到防疫目標。

對於Omicron清零已不可能,陳建仁提出與病毒共存的前提。

陳建仁指出,很多國家都轉向「live with the virus」(與病毒共存),要做到的話需要有3樣寶貝,第一個寶貝就是疫苗,所以疫苗追加劑要打好打滿;第二個是要有快篩試劑;第三個是抗病毒藥物。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賴永祥攝影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賴永祥攝影

想實現「最後戰疫」目標,須完成兩件事

最近台灣疫情因為Omicron讓大家都相當害怕,只要打好3劑疫苗,Omicron就相當於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不用驚慌。但是年紀大、慢性病疾病或免疫疾病和小孩子要特別照顧自己,政府和民間一起努力下相信很快能獲得控制。

陳建仁引用比爾蓋茲的說法,大家都希望COVID-19是最後一個pandemic,陳建仁進一步指出,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有2件事很重要:

第一個要有智慧發展科技,疫情出來的時候,原發的爆發地點要馬上透明公開通報,讓大家在發源地撲滅疫情就不會有pandemic的可能,這需要公開透明智慧。

第二個就是慈悲,彼此互助相互幫忙。pandemic來的時候有一個口號很重要,「no one is safe, unless everyone is safe ; no country is safe unless every country is safe」,當疫情出來的時候,先進國家一定要幫助開發中國家,讓開發中國家疫苗打好打滿,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面對任何挑戰,只有彼此相愛、互相團結疫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高仙桂:三大趨勢驅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從生醫產業的國際趨勢、台灣契機,以及政府政策三個面向分析台灣生醫的創新未來。

高仙桂表示,這次COVID-19肆虐導致疫苗短缺,加上中美貿易戰對峙加劇,地緣風險增加,引發工業斷鏈危機,各國供應鏈藥品和疫苗都列為戰略物資,如何提升生技產業能量成為各國當務之急。

高仙桂分析,有三大趨勢驅動未來生醫產業發展。

第一個是COVID-19引起的零接觸商機,導致醫療產業數位化加劇;第二個是AI基因檢測即定序技術快速發展讓精準醫療快速成長;第三個是生物藥品、核酸製藥、細胞產品朝經濟規模化發展,帶來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商機。

從數據上來看,可以看到2020年到2025年,全球精準健康市場規模的年成長率會到12.8%,全球CDMO產業發展2020年到2026年成長率高達8.4%,產值會高達3020億美元。

面對這樣的國際變動趨勢,政府如何掌握契機,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高仙桂表示,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時,為了驅動下一世紀的產業創新,提出5+2產業創新計劃,其中生技產業創新方案是重中之重,推動4年多以來奠定邁向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和再生醫療穩固基礎。

高仙桂指出,蔡總統第二任期提出台灣精準健康方案,除了發展全民健康的精準健康產業,還有很重要的宣示,台灣過去生醫產業都是以研發為主,這次方案研發和高階製造並重。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賴永祥攝影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賴永祥攝影


關於台灣生醫產業過去幾年推動的成果,高仙桂舉例,包含全民健保資料庫的人工智慧應用,串聯園區聚落加速生醫創新,國發基金、國家級投資公司、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等多方挹注資金活水,法規鬆綁包含醫療器材管理法、再生醫療新法,生技產業創新條例修法。新藥和國際醫材在國際上成功上市成績,31個新藥在國際上市,300多個醫材獲得FDA核准。

上市櫃公司從2011年的95家,成長到2021年有2013家,我國上市櫃及興櫃生技公司市值約1.35兆元,29家市值百億,上市櫃公司合併營收達2965億元,去年營業額高達7056億元。高仙桂表示,希望將來可以破兆,如果要破兆的話,國發會認為生物製藥是可以著力的面向。

現在是核酸藥物發展關鍵點

高仙桂表示,生物醫藥創新應用非常快速,將來量產需要非常殷切。其中,核酸藥物的相關需求,從罕見遺傳性疾病慢慢會到慢性病和癌症,未來10年內,核酸藥物需求量會以26%的年成長率快速成長,到2027年產能就會供不應求。

目前核酸製造廠商幾乎集中在北美和歐洲,亞洲大概只有短鏈製造廠商,還沒有建置完成長鏈核酸製造廠,政府認為現在切入的話就可以掌握CDMO產能製造好的機會。

將來再生醫療和細胞治療規模還會逐年擴大,目前則還在起飛期間。2020年全球有超過一半的試驗案數集中臨床二期,2024年委託生產的商機會將大幅湧現,所以如果盡快建置CDMO廠,也可以掌握細胞治療商機。

政府規劃建立核酸、載體和細胞生物研發廠

高仙桂指出,但是國內目前只有蛋白質製藥產能規模,至於核酸和細胞都還沒有,政府認為有必要投入力量來支持,從產能、技術和法規面向著手,預計未來規劃建置創新生物製造研發服務廠。生產項目就是核酸、載體和細胞,技術層面結合民間合作開發核酸和細胞的自有關鍵技術能力,接著跟國際合作引進技術,建置台灣自有量能。

而在法規面,生物製藥目前沒有特定法規規範,品質檢驗技術規範都還未建立,隨產能建置,技術發展要完備法規規範。

將來政府會透過健康大數據發展精準醫療,推動生醫研發及製造並重,建立創新生物製造及產品開發量能,不希望台灣只有一座護國神山,要有護國群山,希望台灣在生醫產業全球供應鏈上扮演關鍵力量。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比爾蓋茲:讓新冠成為最後一次全球大流行,可以這樣做
台灣不算醫療大國!有服務、沒產業,下一步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