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罕見羊水栓塞昏倒 幸運救回

醫師周志恒提醒做好完整產前檢查,確保母嬰健康。(大千醫院提供/中央社)
醫師周志恒提醒做好完整產前檢查,確保母嬰健康。(大千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35歲李姓產婦懷第2胎時,因有妊娠糖尿病且產程延遲而接受剖腹生產,產後第2天下床時,突然呼吸困難及昏倒,檢查發其血壓、血氧濃度過低且心跳加速,經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李姓產婦發生少見但致命的產科急症「羊水栓塞」,因此立即轉入加護病房照護。所幸,在醫療團隊合作下,病人順利恢復、平安出院,也讓她如願再見到寶寶。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周志恒表示,羊水栓塞可說是婦產科醫師和產婦的夢靨,雖然發生機率相當低(約10萬分之4~6),但因是無預警的發生、病程快速、死亡率高(20-60%),而且發生後會導致全身性免疫反應、休克、心肺衰竭等,即便救回病人性命,也可能導致重大器官損傷,因此需要醫療重症團隊全力救治、穩定心肺功能,才能將產婦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為李姓產婦治療的加護病房醫師袁國慶表示,羊水栓塞可能的危險因子包含:產婦年齡大於35歲、經產婦、妊娠毒血症、有胎盤前置或胎盤剝離等問題。過去認為發生的原因是羊水中的胎兒組織隨著血流進入母親體內,因此造成肺部血管阻塞,後來隨著研究發展,發現母親身體對胎兒組織產生嚴重免疫反應,也是原因之一。

治療方式主要針對呼吸衰竭、心臟衰竭與凝血病變等症狀做支持性治療,如果病人發生更嚴重的廣泛性血管內凝血時,就會需要全面性器官支持療法,例如:呼吸器、24小時連續式洗腎、甚至使用葉克膜,直到免疫風暴過去,病情才會逐漸好轉。

李姓產婦在第一時間先排除手術部位無出血及子宮腔內無瘀血情形,再由心臟科醫師介入檢查,發現有心臟肥大、心搏過速問題,加上右心壓力偏高、雙腳中度水腫、胸部X光呈現雙側浸潤、肝腎功能異常及血中纖維蛋白代謝濃度偏高。雖然病況嚴重,但醫療團隊在使用高劑量升壓藥物及大量輸液後,第3天起病人血壓就轉趨穩定,再給予白蛋白補充後,肝腎功能也漸好轉,並開始嘗試進食。在加護病房治療5天後,狀況恢復穩定,轉至一般病房並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