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控邁向國際市場 專利是關鍵

為了實現「經濟日不落帝國」的構想,政府將協助中小企業創新結盟;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建議,台灣中小企業規模不大,想要走向國際,合組「產業控股公司」是未來趨勢。

黃齊元表示,設產控公司不僅可以聯合同業,也能多產業、跨領域結盟,控股公司好比金控,旗下有壽險、產險、銀行、證券等,不同領域的子公司各自努力,但財務、行政、資訊等後台共享,成立產業控股的目的是團結力量、一起打國際盃。

黃齊元分析,過去台灣中小企業不願結盟,主要是擔憂被合併,且合併綜效也不一定能顯現,但現在大環境瞬息萬變,企業要壯大、走向國際,面對低碳化的ESG成本相當高,必須仰賴供應鏈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因此,成立產業控股公司將會是選項之一。

產業控股的發展趨勢,黃齊元認為,包括跨產業、跨地域、新世代AI+(智能化)、低碳化,而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下,控股公司也須分散生產地,控制市場風險。

就國發會推動產控政策,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過去打國際盃多民間主動出擊,台灣並沒有產業控股公司的先例,由政府來推動或許可先行嘗試,不過,他認為,選對產業、產品以及向外推動的市場(國家),是非常專業的領域,絕對不是幾位官員、學者紙上談兵就能完成,建議應先組能打仗的專業團隊,對每個國家的市場有專業的了解,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出去「打天下」,因為海外市場太大,資金一下子就被稀釋,錯誤的決策很可能鎩羽而歸。

殷乃平以拓展歐洲市場為例,很多產業必須先加入當地的產業同業公會,才能了解當地許多不成文的內規;而產業控股公司選擇獨特、叫好又叫座的產品,也建議先申請專利權,避免被市場同類型的產品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