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地緣政治複雜 數位貿易韌性成關鍵

歐洲數位經濟發展較美中緩慢,為鞏固競爭力與影響力,歐盟近期提出多項數位政策與法案,積極捍衛數位主權。圖/freepik
歐洲數位經濟發展較美中緩慢,為鞏固競爭力與影響力,歐盟近期提出多項數位政策與法案,積極捍衛數位主權。圖/freepik

隨著科技創新和數位轉型推動的數位經濟形態,不僅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更直接影響著各國間的地緣政治關係。各國為保護國家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等,陸續制定相應的政策,形成一場複雜的政經博弈。數位經濟的發展也從單純的貿易議題上升至國安隱患,甚至是超級大國間的競合。

在全球三大經濟體中,與美國及中國大陸相比,歐洲在數位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為了鞏固競爭力與影響力,歐盟近期提出多項數位政策與法案,積極捍衛數位主權,並試圖改變現況,進一步分析後,可分為三大策略:牽制、重組和突圍。

■歐盟因應與美、中的競合制定牽制、重組、突圍三策略

第一為「牽制」,建立單一市場規則,試圖放慢美國發展步伐。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上任後,陸續推出多項數位領域的法案,如數位市場法、數位服務法與AI法案等,表面看似為保障歐洲人民的權益,不過從公布的監管名單來看,歐盟數位法案多劍指美國科技巨擘,尤其是美國數位平台。因此從更深層的地緣政治角度,對於歐洲而言,一直以來美國是最大的商業競爭對手,在重要科技領域,歐盟正試圖通過制定嚴格的市場准入標準和規則,希望引發「布魯塞爾效應」,以影響美國在數位技術發展的進程。

第二為「重組」,致力於透過數位貿易協定來影響國際標準的話語權,並重新配置全球供應鏈。歐盟意識到,僅靠制定市場准入規則來拖慢國際發展步伐是不夠的。歐盟的長遠目標是建立一個自主供應鏈,然而這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戰略性的國際合作。因此,歐盟透過多元的數位貿易工具與國際夥伴合作,試圖識別歐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優勢和劣勢,以補足缺口。近期,歐盟與美國建立的「美國-歐盟貿易與科技委員會(TTC)」以及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簽訂的「數位合作夥伴協議(DPA)」則為具體表現。

儘管歐洲和美國在商業上長期處於競爭狀態,但在面對國際安全議題時,兩者則形成策略性的同盟關係。基於這樣的背景,美歐成立的TTC,著重於共同制定前瞻性的新興科技標準,包括可信賴AI和6G技術。旨在加強歐美在全球科技和工業領域的領先地位。此外,考慮到全球數位產業供應鏈的複雜性,特別是半導體產業,歐盟明確將其視為重點發展領域。亞洲在此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歐盟積極與亞洲國家簽訂DPA,雖然DPA不具法律效力且無財務承諾,但它助力歐盟在亞洲建立一個以半導體為核心的供應鏈合作網絡,並擴展至前瞻科技的基礎設施和數據共享等領域。長遠目的即在重構全球產業供應鏈,確保其在未來科技競爭中的優勢。

第三為「突圍」,著重於縮小成員國之間的數位差距,整合資源,並構建一個互聯互通的單一市場。對於歐盟而言,掌握數位主權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建構自主供應鏈,目前歐盟最大困境在於成員國數位落差過大,歐盟難以整合27個成員國的力量來與美中抗衡。因此2021年9月歐委會提出「2030數位十年計畫」,成為首個經過歐委會、歐議會及歐盟理事會三方通過的數位發展政策。計畫中的「數位羅盤」作為評估工具,包含數位技能、數位基礎設施、企業數位轉型和數位公共服務四個構面。從指標的設定反映,歐盟希望縮小成員國在數位技能和數位政府服務方面的差異,如2030年80%公民擁有基本數位技能、100%公民擁有數位身分等,試圖拉齊成員國在數位技能與數位政府的水平線,並建立歐洲境內互聯互通的標準。不過在產業及新興技術發展上,歐盟容許成員國有異質性,可根據各自的區域產業特性發展各自的優勢產業,同時鼓勵成員國提出多國計畫,共同合作發展單一國家無法獨立開發的大型項目,達規模經濟。

通過這一系列的策略和政策,歐盟展現其在數位經濟領域的野心。這不僅凸顯了數位經濟已成為地緣政治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更表明在未來,國家間的競合將塑造全球經濟的新格局,影響國際貿易的方向和形式。從歐盟近期行動來看,影響與領導國際技術標準與市場規範,將是歐盟捍衛數位主權的重要作法。不過面對全球範圍內的保護主義和數位主權戰略下,歐、美、中將可能挾人口數量的優勢,在數位標準上分流,形成一個世界三套甚至是四套(+印度)的標準。因此對於企業而言,除了需要有心理準備投入更多的合規成本外,更需要思考的是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下,如何建構具有韌性的供應鏈,能隨時應付地緣戰爭;對於政府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協助企業接軌國際標準與法規,以促進貿易韌性。

(未經MIC許可,不得轉載與作其他用途使用)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
純網路保險公司正式開放 金管會明年8月開始受理申請執照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