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從馬斯克的善變 看特斯拉電動車銷售前景

過去一個月裡,對於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股東來說,像是歷經一段坐雲霄飛車的高低起伏。其股價先是延續年初銷售不振,以及公司裁員10%的消息,下跌至一年來的低點;但首季財報發布後,因低價車款有望提前公布,及包含自動駕駛(FSD)及Robotaxi等,具備人工智慧(AI)底蘊的產品即將上線,又帶動一波快速上揚,直到宣布500人的快充部門裁員行動後畫下休止符,令人驚訝的是,一周後的5月10日,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e Musk)又宣布將投入5億美元建設新的快充站。

■裁減短期內難回收項目,超充網路布建放緩

針對這次500人次的裁員,特斯拉對外宣稱是在10%裁員計畫內的安排,但由於這次主要針對特斯拉超級充團隊,影響範圍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史上最高。尤其是充電資深總監Rebecca Tinucci,和車輛項目總監Daniel Ho都在這波裁員的名單內,且在消息傳出之前,他們已經宣布離職,更引起業界的討論。此外包含正在商談的新充電站計畫,也都暫時陷入停擺。目前公司的回應為:現階段裁員的消息的確會影響超級充電站的擴張,未來超級充電站的布建速度將放緩,其發展核心將聚焦於現有充電站內的充電樁數量提升,以及服務品質的優化。但即便是如此,對於已經統一北美充電規格的特斯拉,為何有此轉變仍舊令各界感到難以理解。

自2023年第二季起,包含福特、GM、EV point等等從車廠到充電站營運商,陸續表示將加入特斯拉的NACS充電規格。當時各界皆認為在電動車發展的過程中,特斯拉除了已是車業標竿,未來亦將成為充電網路的最大贏家,畢竟依照過往的脈絡,統一規格的企業往往會成為該領域領頭羊。為何需要放緩已經拿下的充電站市場,尚須細算特斯拉充電網路的商業潛力。

截至2024年2月底,特斯拉在全球共有6,249個超級充電站,當中超級充電樁數量總共約57,500座。若是以未來車廠及營運商加入的狀況,每個超級充電樁使用率約在18~25%,若以平均每千瓦小時0.13美元計算,特斯拉既有的超級充電站潛在收入應落在29.4~40.9億美元之間,占特斯拉2023年約960億美元營收的比重不足10%,且未來五年內此比重要超過20%尚有難度,況且每組超級充電樁光是硬體成本便超過4.2萬美元,依照充電樁毛利20%計算,回收時間將超過五年。

若看另一項被喊停的「一體式壓鑄技術」,此技術在過去雖不如FSD與充電網路受到媒體大肆報導,但其利用鋁合金壓鑄技術將原本較小的數個部件直接壓成單項大型零件,能做到減省材料的同時還能降低製程時間,一直是眾多車廠關注的項目。按機構數據顯示,若Model Y採用「一體式壓鑄技術」,能分別減少40%的車架成本。目前Model Y的車架大致分為三大模塊,雖還未能完全達到單一車架的終極目標,但成本效益已出現。馬斯克在此次喊停計畫時也宣布,平價車款Model 2將採用現在Model Y的壓鑄技術,在階段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持續研發「一體式壓鑄技術」的成本與回收效益已開始遞減。

■馬斯克旋風訪中,全自動輔助駕駛即將開放

馬斯克在4月28日旋風式訪中,期間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便傳出特斯拉全自動輔助駕駛(FSD)有望在中國上線。果不其然,會後一天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公告,特斯拉Model 3與Model Y通過汽車安全要求的全部項目。

而一周後,特斯拉宣布將與百度合作,將旗下產品百度地圖成為導航系統的圖資。此外,由於中國目前法規,對於影像數據使用仍有著很高的限制,因此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數據傳出將保留在中國,不回傳回美國使用。而在曾經讓特斯拉成功在上海落地銷售的全球區副總裁朱曉彤,也將重回中國擔任該區副總裁,外界皆認為此調任主要的目的,便是加速推動FSD在中國銷售的速度。推測馬斯克旨在能快速推動並提升FSD在中國銷售(訂閱)滲透率,並以在中國龐大的電動車用戶增加其變現能力。

綜合以上兩個項目放緩(雖然馬斯克宣布5億美元擴建超級充電網路,但仍舊無法抵銷先前的裁員影響),以及FSD在中國開放銷售的消息,由於特斯拉剛公布的財報顯示,目前手上現金約還有270億美元,資金尚屬充裕。現在開始喊停部分回收速度較慢項目(AI相關的項目除外),以及積極投入在短期有望快速增加現金流的項目,加上特斯拉幾次強調公司現階段正處於兩次成長的間歇期,推測特斯拉對於2024年第二季之後的銷售預測可能比原先所想的更加嚴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