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轉型成果發表 經部:低碳永續發展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昨(七)日發表為強化疫後經濟、推動一系列產業升級轉型政策成果與案例,並強調產業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是全球共識,我國產業具有扎實根基與能量,應把握此機會進一步向上提升。

產業發展署署長連錦漳表示,面臨國際淨零碳排趨勢,產業須朝低碳化、智慧化轉型因應。自今(一一二)年度四月起,依「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同步推動協助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各項措施,包含設備更新及採購補助、專家輔導、人才培訓等。輔導措施自開辦至今,已協助二千二百七十六家業者運用雲端數位、淨零排放相關工具,提升營運效率或改善經營模式。其中,輔導案例如:位於桃園龜山工業區的翔新企業,邀請到龍華科大教授團隊提出診斷建議,預期能夠提升生產良率、改善整體設備效率;璟鋒工業在政策的協助下,實現產線的設備聯網,透過智慧化的輔助裝置,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人培再充電部分,運用相關計畫,協助產業透過在職培訓,打開智慧化及低碳化的第一扇門,瞭解產業趨勢,並結合公司需求,進階實務培訓,提升企業員工在職專業能力,邁向智慧化及低碳化轉型。該署至今已培育一萬五千一百三十三人次,協助企業提升員工職能及工作效率,留住關鍵人才,進而強化營運韌性。

補助方面,分為個案補助及以大帶小補助兩種形式,個案補助每案上限五百萬元;以大帶小的低碳化補助上限三千萬元、智慧化補助上限二千萬元。至今已補助七百三十三案、共一千四百五十家企業因政策而獲益。智慧化案例如:聯成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導入智慧機器人和智慧化生產加工系統,提升產品達交率至九成八,並有效提升每月產能五百組以上。以大帶小則有如中華汽車和正隆公司等。

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表示,面對淨零碳排的國家政策,工業區也面臨很大挑戰。感謝經濟部與產業發展署看見工業區中小企業的困難,透過疫後特別預算,提供工業區廠商全方位的資源與協助,特別是這次申請流程比過去簡化,降低很多企業主的困擾;透過設備汰舊換新補助,可直接達到提升效率跟減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動。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戴雲錦指出,台灣工具機以出口為導向,面對歐美各國即將啟動課徵碳稅,身為國際產業要角的台灣工具機產業,早已布局其中。今年公會推動整機廠以大帶小方式,協助供應鏈構建減碳能力與智慧製造,強化產品高值化。更舉例說明,如永進機械、台灣瀧澤、協易機械率先投入「以大帶小」產業鏈減碳,將減碳模式與產業規範於產業內快速擴散。

連錦漳強調,產業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是全球共識,我國產業具有扎實的根基與能量,應把握此機會進一步向上提升。轉型案例並非一蹴可幾,有賴產學研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低碳化、智慧化帶領台灣產業拾級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