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測-發展直播電商的挑戰與對策

直播電商快速發展,在2023年,大陸約有20%的電商銷售來自直播,如UNIQLO、Nike、愛馬仕、路易威登等國際大品牌也都加入直播銷售。東南亞市場之蝦皮購物(Shopee)、TikTok也大力推廣直播,提供補貼、教育、流量支持。例如,今年3月,新加坡Shoppe就提供50%折扣給直播的購物者,促使直播銷售額比去年成長了數倍。

台灣許多企業對直播銷售躍躍欲試,在大舉投注資源進入市場前,本文建議業者須先認清直播電商的本質,方能抓住要領。淘寶在2018年開始發展直播電商,抖音、快手等平台隨後加入,共同促成大陸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然而,歐美、台灣的直播銷售因電商生態的差異,發展則慢了許多。要突破大環境的限制,就要解決以下的問題。

挑戰一,「去哪個平台賣?」:根據Statista等公司的統計,全球主要直播銷售平台是淘寶、Facebook、Instagram、抖音、快手、Youtube。可分為電商類的淘寶;社交類的Facebook、Instagram;以及影音類的抖音、Youtube。這些平台都不是專為了直播銷售而創造的,都是利用現有流量去轉化為直播銷售。在淘寶,本來就有大量的購物人群,直播銷售可說是傳統網頁銷售的補充,讓消費者有多一種選擇;在Facebook,本來就有大量社交與娛樂用戶,商家則利用人潮,開直播銷售,讓消費者可以邊社交邊購物。購物網的流量較小,但用戶購物動機強烈;社交與媒體類之流量較大但用戶較缺乏購物動機,且大多沒有購物車與金、物流系統,銷售流程較不流暢。上述兩大類平台使用者購物旅程有巨大差別,必須有對應的產品與銷售模式。

挑戰二,「誰來賣?」:從兩岸知名的直播賣家如李佳琦、章小蕙、小楊哥、董宇輝、劉畊宏、天后闆妹等來分析,不難看出,直播銷售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能創造「內容」的主播。他們可能是對產品有高度專業,或是會搞笑、會運動、有品牌鑑賞能力等,因而能夠吸引目光,並取得觀眾信任,進而銷售產品。本文並非認為要超級明星才能銷售,而是強調直播銷售仍須回歸到行銷的本質:「了解消費者,並透過媒體去影響他們」。

若以圖片、文案、影片的傳統方式,都無法創作出能打動消費者的內容,改採用直播,也很難有突破的效果。換句話說,直播電商最可貴的就是行銷力與創作者,商家必須提供有娛樂性、教育性、產品解說與展示、互動性、能出奇不意、能產生共鳴,而非推銷的直播內容。成功的直播平台多是以C2C模式運作,正因為有各類型主播,而百家爭鳴,構築了有魅力的直播生態,吸引觀眾。許多超級賣家都是與網紅經紀公司,也就是MCN合作,取得產品資源,並共同研發內容,非常專業。

挑戰三,「賣甚麼產品?」:如果賣很多賣家都賣,且相互殺價競爭的產品,或是消費者已很了解的產品,他們為何要花時間去看直播?直接購買即可。直播銷售特色就是每次開播都是只針對某項商品,進行短時間的超低價特賣。播完後,未必有持續銷售,因而能吸引觀看並促成衝動消費。因此,具有差異性、複雜性,需要解說與展示才能讓消費者更了解的產品,較適合直播。

台灣發展直播電商的潛力大,值得投入。目前直播多依賴Facebook,電商平台須創造能有機生長出多元直播銷售內容之生態圈,才能吸引消費者。對產品供應商與賣家而言,行銷人才欠缺,以及產品獨特性、故事性不足是需克服的問題,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對政府而言,直播銷售的研發、教育與基礎設施建立是最重要的,直播能帶動跨境電商,產品與服務貿易,連旅遊、軟體等產品也都可銷售,對經濟發展有大助益。如亞馬遜、阿里巴巴對大專人才的培育,或是廣西發展東南亞網紅基地,培育留學生為直播主,反銷售回國的策略都值得參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
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