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中美擴產 塑化廠拚差異化

【時報-台北電】因應中美新產大舉開出威脅、並呼應低碳趨勢,國內塑化廠加速部署高階應用,包括台塑、南亞、台化、聯成、中石化升級擴產策略不停歇。

南亞新港銅箔新廠配合汽車用鋰電銅箔認證及後段處理機進度,預估12月全能生產;進行中的台灣ABF載板在錦興廠的製程改善、樹林廠ABF新廠擴建、大陸惠州玻纖布與銅箔基板等多項投資將陸續完工,預估增加逾335億元年產值。

台塑大陸寧波EVA廠去瓶頸,預計明年12月完工,總年產能提高至10萬噸。台塑三井精密化學大陸寧波鋰電池電解液產品,主銷電動汽車及電動大巴電池廠;第三期1.5萬噸擴建工程完工,總產能將達2萬噸。南亞、台塑還相繼加碼展開台灣首座血袋廠、醫材中心投資計畫,進一步拓展高階醫療醫材發展能量。

台化推動大陸寧波ABS擴建,屆時寧波ABS年產規模提高至75萬噸;另拓展兩岸複合材料應用,最快明年相繼完工投產,總年產13.2萬噸。

此外,台塑轉投資台勝科因應後市需求,除現有廠房持續導入自動化AI技術,進行去瓶頸工程外,更計劃斥資282.6億元,於雲林麥寮台塑工業園區擴建12吋矽晶圓廠,目標2024年量產,擴產幅度至少逾三成。

聯成目前DOP年產264萬噸、PVC約65.4萬噸、苯酐65萬噸。為強化高值化、市占版圖開拓,今年第四季到後年陸續合計70萬噸年產能加入,2023年DOP總產能達326萬噸,以鞏固全球DOP供應龍頭優勢;明年中有25萬噸INA(異壬醇)原料供應加入,延續UN899環保型DOP發展。

因應大陸提高CPL自給率,中石化向下游PA 6進行垂直整合,大陸如東威名石化一貫廠上半年已小量產出PA,第四季完成環保驗收,而CPL原料環己酮已試車完畢。

苗栗頭份鎖定「精細化工」進行轉型,布局OPP下游光學衍生物、二元醇系列單體,已於2月開始動土興建。

中石化除逐步於各廠區建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外,也評估導入風電的可能,並投入包括節能防腐塗料、既有材料回收再利用與高效能電池電解液等綠能材料研發。(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彭暄貽/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