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台灣口罩日產量攀至1750萬片,「創罩奇機」紀錄片彰顯機械業壯舉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於「創罩奇機」紀錄片放映會前指出,目前口罩日產量已提升至1750萬片,至於何時開放出口將由指揮中心進行討論看狀況,這個開放時間點拿捏非常重要,而台灣口罩製造良率有一定水準,儘管目前工具機受到疫情影響海外銷售下滑,但政府也不會讓工具機業者孤單,會與工業局等一同協助紓困。

「創罩奇機」紀錄片是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TMBA)主辦,上銀科技(2049)教育基金會協辦,於5月7日至8日連續2天,分別在台北、台中舉辦「創罩奇機」紀錄片放映會,本片紀錄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口罩國家隊快速成軍的過程,支援政府擴充口罩設備產能92條產線,將原本超過半年的製造工期縮短為40天,提前交機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這部影片是記錄從行政院宣布口罩政策後,由經濟部沈榮津部長召集法人單位,工研院、精機中心、金工中心,密集商榷,並由權和、長宏等口罩設備廠扛下快速建置60台新機台任務,當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振臂一呼,29家會員廠商自發性,志願參加口罩國家隊,從彼此不認識,可能是客戶,也可能是競爭對手,面對國難當頭,彼此團結一心,只為滿足在全球口罩荒的時刻,台灣的每個人都可以順利買到口罩的目標,大家每天從日出待到深夜,從烏合之眾到製罩尖兵隊伍,紀錄片深入拍攝各家支援工程師幕後的真實故事。

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指出,能在40天完成92條產線設備,感到意外,這40天辛酸苦辣一言難盡,從2月6日政府宣布60條產線時,工具機廠義不容辭,口罩產線跟工具機不是很大差異但隔行如隔山,尤其工具機同行競爭很激烈,非常意外在這次的號召下,大家都這麼願意支援,派出來都是各家廠商的菁英、資深專案經理,支援過程中,員工薪資、加班、交通全部都是各家公司自費,中南部的工程師支援的住宿。

問題,由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全額支付,29家公司超過200人支援,40天完成92條口罩產線,包含三大法人支援近3300人次,「部長也體會到我們的誠心,這點我們要感謝沈部長,給我們一個大團結的機會,工具機業者成立的口罩國家隊,把榮耀轉為無形力量。」

上銀科技教育基金會總裁卓永財表示,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的命脈,精密機械更是製造業及社會安定的基礎。從這一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再度印證它的重要性。天地萬物除了自然成長的以外,其他的都是製造而來,要製造就需要機械工業,工具機就是「機械之母」,我們叫它Machine Tool,它被各個領域長期在使用。荷蘭在很多溫室的種植裡面,大量使用線性滑軌做操控,它是精密機械裡面的關鍵零組件,即使是農業,也離不開精密機械這個領域的貢獻,台灣要長期的發展,對精密機械就必須要投以長期的關注。

「創罩奇機」紀錄片的主要推手,也是這部紀錄片導演的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他表示,拍攝本片的主要目的想傳達「2020年春天,有一群人,因為愛與使命創罩奇機」。在這波新冠肺炎的疫情的巨變下,感動於工具機業者第一時間站出來,以民間的力量協助政府成功挑戰不可能的任務,這是個非常難得的機緣,希望將這份記錄留下,除記錄整個從成軍到完成任務的過程,更想做好未來再度面對此情況時該如何因應,希望做好傳承與管理教案,供後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