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周報】震撼彈 台積電劉德音明年股東會後退休

  • 震撼彈 台積電劉德音明年股東會後退休

台積電12月19日宣布董事長劉德音將不參與下屆董事提名,並將於明(2024)年股東大會後退休。台積公司「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推薦副董事長魏哲家接任下屆董事長,並將以明年6月下屆董事會選舉結果為主。

台積電透過重大訊息公告,劉德音表示,「過去30年在台積公司貢獻己力對我來說是一趟非凡的旅程,我要特別謝謝我們非常有才華的團隊並肩,將公司打造成今日的業界指標企業,而我能在我們傳奇的創辦人退休後接下台積公司董事長一職,更是一項殊榮」。

劉德音是於2013年和比他年長一歲的魏哲家一起擔任共同執行長,創辦人張忠謀在2018年6月退休後,他接任董事長至今不過5年時間。而繼任的魏哲家比退位者年長,讓劉德音「被退休」的傳聞甚囂塵上。

  • 設置資安人員倒數 186家上市櫃公司未完

為強化資安,金管會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完成配置資安主管及人員。金管會12月20日表示,年底前應完成設置資安人力的1447家上市櫃公司中,剩下186家未完成。

金管會2021年12月修正「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並發布相關令釋,分兩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配置資安人力。

第一階段是要求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100億元以上、前一年底屬台灣50指數成分公司及主要經營電子商務媒介商品或服務的115家上市櫃公司,在2022年底前指派資安長並設置資安單位。

第二階段為除了最近三年稅前損益連續虧損或最近一年度每股淨值低於面額者外,有1447家上市櫃公司應在年底前配置資安主管及資安人員。

  • 碳交易首發8.8萬餘噸 金額逾80萬美元

台灣碳權交易所12月22日啟動國際碳權交易,首批交易量8.8萬噸、總金額逾80萬美元,科技、傳產與金融共27家企業購買,又以金融業者為最大宗。

首批初上架的國外碳權產品,均經過黃金標準(GS)、Verra旗下碳驗證標準(VCS)等國際認證,主要來自越南、印度、莫三比克、烏干達、肯亞、厄利垂亞、智利等七個國家,其他國家碳權將等下一批。

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首發的總噸數達88,520 噸,超越新加坡碳交所 CIX 首發時的 17,000 噸,總交易金額超過 80 萬元,購買的企業以金融業占最大宗,還有電信、鋼鐵、化工、航運及半導體等業者。不過林修銘說,首發最重要的目標是以大帶小,以質量為目標,而非量化目標。

而國內的碳權交易平台,碳交所表示,預計明年可以上市。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說,以國外的先例,韓國一開始大家惜售,碳權買不到,需要金融協助才活絡,所以碳交易一定要先有。

除了正式的碳交易,台灣朝野及企業為配合未來的能源經濟發展,包括碳權相關的投資或獎勵早在進行,例如碳投資的比賽,友訊就獲獲得碳競爭力100強,還有媒體頒發的企業永續奧斯卡獎,上周與智冠以擴大、深入策略合作而交互持股的榮剛,也獲得淨零獎,獲得社會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