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棉花棒掏都錯了!「耳朵進水」2正確處理方式 沒有工具也OK

生活中心/楊晏琳報導

耳朵進水時,用手或棉花棒掏反而容易讓耳朵受傷。
耳朵進水時,用手或棉花棒掏反而容易讓耳朵受傷。

炎炎夏日適合游泳、玩水,不過很多人玩完水後耳朵進水,非常不舒服,甚至使用手或棉花棒掏耳朵,進而破壞耳朵組織,出現「游泳耳」。醫師提醒,耳朵進水其實可以單腳傾頭跳動,讓耳朵處於傾斜狀態,讓水順著耳道流出;或是利用吹風機低溫吹乾,下次別再用棉花棒了!

輔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在個人粉專上說明,游泳耳其實就是「外耳道發炎」 ,是一種常見的耳朵問題,尤其在夏天或者長時間接觸水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這種狀況通常是由於水進入耳朵後,有人習慣用手或是棉花棒掏,但反而破壞耳朵組織,進而引起發炎,常見症狀包括耳朵發癢、疼痛、耳垢增多,甚至可能出現耳廓紅腫的現象,有時候還可能會有耳朵分泌出膿液的情況。

胡皓淳也分享預防游泳耳應該注意的事項,他提醒,清理耳朵千萬要注意。通常游泳或洗頭洗澡後,耳道內都會滲入一些水分。這些水分可能只會帶來耳朵的悶塞感,但如果水量較多,覺得不舒服的話,可以單腳傾頭跳動,讓耳朵處於傾斜狀態,這樣大部分的水就可以順著耳道流出。殘存的水分,可以靜待一段時間,讓身體本身的溫度和外界的空氣逐漸蒸發掉。

另外,使用吹風機以低溫低吹力的模式吹乾耳朵周圍的水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距離和溫度,避免對耳朵造成傷害。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廁所跑不停!4飲食習慣易引「膀胱過動」 愛吃甜食、辛辣物中了
5種包餡食物超傷身!第1名早餐店常見 吃了腎功能大幅下降
喝符水治百病?藥師示警1成份「恐釀肝腎、耳朵毒性」 長期喝嚴重傷身
別貪睡!研究:午睡1小時以上「死亡風險高30%」 7分鐘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