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創造傳統產業的價值 詹賀博改造光隆 5年營收拚翻倍

工商時報【袁延壽╱台北報導】 用科技創造傳統產業的價值!光隆實業第三代詹賀博接班後,以在科技產業的歷練及創新理念,要把一個傳統羽絨原料廠,透過垂直整合及水平擴充,華麗轉身成為羽絨、成衣及家紡一條龍生產的全球企業,目標五年讓營業額翻倍挑戰200億元。 年輕時曾在光寶關係企業負責大陸工廠生產管理流程的詹賀博,有感科技產業每周都在變革,傳統產業卻20年如一日,因此在接班後,就將年輕時在科技產業習得的一身科技化營運管理武藝,用在改造光隆上,並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光隆創立於1966年,初始是一家從事羽絨原料精洗生產銷售的傳統原物料廠,但因羽絨是養殖業所產生的附加價值產品,價格難以預測,供應來源也不穩定,詹賀博認為,如何掌握羽絨來源管道,與拓展多元發展性,才能成為羽絨產業致勝的關鍵,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礎。 水平擴充 穩定物料來源 詹賀博採取改造光隆的第一步,是多管齊下,以水平擴充的策略,穩定物料來源。他表示,光隆除了在大陸、越南分別設立生產基地、就近採購之外,即使產量不多的歐洲或東南亞地區,光隆也分別設有採購管道,以確保貨源無虞,客戶需求有保障,進而捉住客戶向心力。 不過,由於羽絨生產有淡旺季之分,廠商往往得在旺季時大舉收購、並拉高庫存,以因應淡季時下游廠商所需,但這將造成公司庫存偏高、毛利不易拉升,且負債比也偏高,影響企業經營的穩定性。 垂直整合 研發新產品 詹賀博指出,透過在科技產業的管理經驗,有了分散風險的經營理念,所以必須研發各項新產品如防潑水羽絨、保溫羽絨,並積極建構自有品牌、跨足功能性成衣、寢具等領域,這樣就可降低對羽絨價格漲跌的依賴,更展現經營的靈活度與彈性。 往下游家紡製品與成衣發展的垂直整合,是詹賀博擴大光隆營運規模的第二步。其實光隆做成衣OEM的歷史已有30多年,但成衣部門長期處於虧損,詹賀博接掌後積極踏上改革之路,以自己在科技產業習得的生產管理經驗,導入「全面生產革新(Total Production Innovation)」。重新認知「製造」的價值,針對傳統製造常見的問題如工程不良改善、現場製造管理問題、IE機能及DATA不足、工程分割及整流化不行、物料及倉庫管理問題等,以TPI的思考特色,進而提出有效解決方式。 智慧生產 提升營運質量 進一步成立自動化部門,讓製造流程更有效率、生產成本降低;詹賀博指出,光隆已投入推動自動化生產進程,進行串連與蒐集各工序的生產數據,以建立生產Big Data資料庫,並陸續架構未來智慧生產、智慧物流和智慧服務藍圖,讓光隆營運的質與量不斷提升。 經過生產製造流程的精進,持續擴展產線及增加產品組合,並在關鍵技術及物流發貨投入研發創新下,光隆目前的成衣事業占比,已從28%成長到41%。毛利較高的成衣事業營占的提高,已讓光隆整體毛利提高至15%以上,更讓2018年營業額一舉突破百億元,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 未來五年,詹賀博指出,光隆將以轉型成衣為發展重心,持續投資新建生產線及爭取新客戶,擴大產能規模,期望成衣事業每年以10%增速成長,成為光隆營收與獲利的領頭羊。 羽絨事業會繼續向上垂直整合,深入各國產地,取得較為特殊的貨源,來提高羽絨事業獲利率;成衣及家紡事業,則是透過水平整合,發展更多產品線,一方面發展毛利率較高新產品,另一方面平衡淡旺季營收落差。更期許在現有研發創新技術升級下,五年後年營收再翻倍挑戰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