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擺爛建商!危老地主如何靠這群「工頭」自地自建,蓋更快、賺更多?

文 林麗珊 康陳剛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全台有近450萬棟30年以上老屋,超過房屋總數一半,為了住得更好、更安全,有許多屋主著手進行危老重建。除了與建商合建,現在有愈來愈多人選擇找「全案管理」業者自地自建。他們怎麼做?

經營紡織業零件與刺繡機幾十年的蘇瑞哲,對紡織機具一分一毫的數字都算得精準,但50歲的他從沒想過,有一天竟然會對各種建築容積數字也瞭然於胸。

蘇家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巷內的老宅,建物本體已有50年歷史,一家四代都住在這。從政府開始推動危老政策,蘇家人就十分心動,希望能改建成電梯大樓,「尤其年紀大了,改建以後住起來更安全方便,起碼進出不用爬樓梯。」

當他好不容易說服周遭屋主,整合出160坪土地進行危老重建,想不到考驗才正要開始。

15家搶著談,每個建商都天花亂墜

前後15家業者登門洽談,機警的蘇瑞哲馬上發覺蹊蹺,「合建有人開28分(建商兩成、地主八成)、有人開46分(建商四成、地主六成),每個建商一張嘴『糊瘰瘰』(天花亂墜),讓我嚇一跳,同樣是標配,為什麼差這麼多?」建商拿兩成和拿四成,差異有多少?

以大同區新建案每坪開價至少80萬保守估計,與建商拆帳後的收入至少差了上億。市場上開價懸殊,由建商主導的合建成本、品質又不透明,讓蘇瑞哲和其他地主打定主意,決定改找全案管理業者合作,自地自建。

東亞、安信等大型建經公司不約而同指出,像蘇瑞哲這樣不與建商合建而選擇自建,並和全案管理業者合作的危老屋主,近年明顯成長。

原因一:工料上漲,建商開出的條件大不如前

原因之一,是這兩年工料上漲、營建成本飆升,建商開出的合建條件大不如前,對觀望中的屋主形成一股強大推力。

「工料雙漲之後,建設公司條件真的變差,選擇性變少了,」安信建經開發經理譚又銓舉例,大同區100坪以下基地,3年前每坪造價只要約16萬,現在可能要到25萬。如果建商還端出跟過去一樣的條件,絕對得不償失。

屋主則常被都更危老能夠「一坪換一坪」的迷思纏繞,現在不但換不回原有坪數,條件甚至從屋主7、建商3的73分,漸漸走向64分,甚至近乎對半。和預期落差太大,雙方往往難以取得共識。此外,危老重建「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結構,更放大工料上漲帶來的影響。

原因二:融資容易,地主零自備就能換新房

去年以來,央行嚴格調控選擇性信用管制,拴緊房市資金水龍頭,各銀行都對今年的土建融(土地與建築融資)放款成長量極為保守。不過,針對都更危老的土建融放款不在此限,甚至將都市更新列入永續指標,讓都更危老融資案成為各行極力爭取的成長目標。

例如華南銀行都更危老放款承作金額,今年就較去年同期成長128%,土銀2021年危老重建核准授信額度也較2020年成長98.5%,兆豐2021年危老重建額度也成長了87.92%。尤其,銀行對危老自建的貸款額度,又比和建商合建更為放寬。

危老新機會:自建+全案管理

環境因素使然,讓危老屋主更有動機走向自建,但沒有營建背景的地主要自建仍屬不易,於是專門協助地主規劃、發包的全案管理服務,在市場上變得愈來愈熱門。

「我們這兩年都是被地主追著跑的,台北市的案子根本都做不完,」中力都市更新副總經理黃壽山笑呵呵說。

全案管理業者像是危老地主的顧問或經理人,也是監工的工頭,除了協助地主整合、規劃、融資,也要將工程發包並監督施工,甚至接洽代銷負責改建後的新案銷售。地主不用像合建一樣,分出新房子的銷售利潤給建商,而是支付一筆相當於工程款5%~10%的費用給全案管理業者。

這類角色過去多由建商、資產管理公司兼營,這兩年營建市場波動大,有更多人投入戰場,「連建築師、營造廠、中小建商都跳下來做這塊,」黃壽山說。

由各大行庫成立的建經公司,更是積極搶進這塊市場,「建經公司發展有限,工程查核簽證費賺不了多少錢,全案管理(利潤)是10倍以上,」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觀察,全案管理已成為建經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學生真的因為要掃廁所不來讀?東海招不滿的真正原因
千個車位停好停滿、住房率9成 兩個男生辦的市集紅到癱瘓交通?
經營之聖看人才:真正能支撐公司的,是那些心地善良的員工
為什麼他每3天就能賣一輛百萬賓士?超級業務的4門「養客經營學」
爛尾樓來襲?專家曝三大雷區、這種危老案也危險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