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葷轉素健康成長 慈悲智慧學而習之
很多家長害怕小朋友,從小吃素會營養不均衡,但其實新鮮的蔬菜水果,裡頭的營養素是足夠的。在馬來西亞新山幼兒園的六歲班,就有很多小朋友堅持茹素,像陳明澤在上幼兒園前,是個只吃肉的孩子,但自從聽了老師說...
很多家長害怕小朋友,從小吃素會營養不均衡,但其實新鮮的蔬菜水果,裡頭的營養素是足夠的。在馬來西亞新山幼兒園的六歲班,就有很多小朋友堅持茹素,像陳明澤在上幼兒園前,是個只吃肉的孩子,但自從聽了老師說...
影響血糖的不僅是嘴巴吃的甜會使血糖過高,導致第二型糖尿病常見致病的原因是攝取過多的熱量,包含甜食、高脂食物、精緻澱粉等。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疾病 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在台灣糖尿病發生最多的就屬第二型糖尿病佔了90%,背後成因基因遺傳、缺乏運動、曾有妊娠血糖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等之外,就是與飲食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種自己吃出來的疾病。 當我們在攝取糖類食物後,經過消化分解會產生葡萄糖,胰臟就會受到刺激便分泌胰島素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再轉換成能量提供身體進行各種活動。但當攝取的熱量過多,消耗不完的熱量,活動的消耗又太少而導致肥胖的狀態,使得我們體內的胰島素代謝出了問題,無法有效的將葡萄糖帶入細胞,大量的葡萄糖存在血液中,使血糖超出正常值,代謝不了的糖份也跟尿液排出,於是形成了糖尿病;糖尿只是糖尿病的一種症狀表現,而預防糖尿病最重要的關鍵是「控制血糖」。 潘富子提醒,吃東西時攝取不同的食物會對血糖上升速度和上升幅度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升糖指數(GI)。也別忘了精緻澱粉吃下肚後會產生大量的糖,以國人早餐常吃的的麵包、吐司以及日常三餐最常被拿來當作主食的白米飯,就屬於精
中研院院士、台大政治學系教授朱雲漢驚傳直腸癌病逝,享壽67歲。而他的兄長朱雲鵬也在臉書證實此事,並表達對他的不捨,寫下「不捨、不捨,祝福一路好走」。營養師表示,國人常見癌症死亡率前三名之一就是大腸直腸
[Newtalk新聞] 不少民眾可能都有這種經驗,晚餐吃得太多隔天發現自己的臉非常腫。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這種狀況即有可能是水腫了。這時候民眾可以吃鉀量高(高鉀)的水果來「留鉀排鈉」,以利消除水腫,她針對市面水果做了鉀含量的分析,而第一名的竟是甜度爆表的釋迦。 高敏敏表示重口味、重鹹、加工食品吃太多,會讓鈉攝取過量、導致細胞的滲透壓平衡失常 進而使水分滯留體內形成水腫,而想消除水腫,首先要將多餘的鈉排出 可以攝取高鉀水果,她表示怕水腫的人,即可以選擇這些高鉀水果,幫助體內做到「留鉀排鈉」。 1) 釋迦 鉀:390mg/熱量:100kcal 2) 香蕉 鉀:368mg/熱量:82kcal 3) 奇異果 鉀:291mg/熱量:52kcal 4) 龍眼 鉀:282mg/熱量:69kcal 5) 小番茄 鉀:269mg/熱量:30kcal 6) 哈密瓜 鉀:259mg/熱量:38kcal 7) 黃金奇異果 鉀:252mg/熱量:57kcal 8) 櫻桃 鉀:236mg/熱量:73kcal 9) 火龍果(白肉) 鉀:226mg/熱量:49kcal 10) 香瓜 鉀:225mg/熱量:29kcal
日前在美國迅速傳播的變異株XBB.1.5入侵台灣!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最新境外移入病毒基因定序結果,一名20多歲本國籍男性從加拿大入境,主動表示有流鼻水、肌肉痠痛等症狀採檢確診,定序為台灣首例XBB.1.5境外個案。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病人經電腦斷層,顯示左乳有2.83公分腫塊,且左腋下淋巴腫大/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年約33歲的張小姐,三個月前發現自己左邊乳房有一顆腫塊,尤其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為了不讓血糖飆高,有些人說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例如可以吃火鍋最愛加的冬粉、美味的義大利麵或是日式料理的壽司;沒錯,要控制血糖,其實任何食物都可以吃,只是因為義大利麵、壽司或冬粉等,都屬於澱粉類(五穀根莖類),一樣得照著量份吃,不能超標。一份主食(1/4碗飯)約70大卡,同樣是70大卡,冬粉則因為熱量低,所以可以吃到1/2碗,可以吃的份量比米飯還要多,而且比較有飽足感,但是,吃太多血糖還是會高。 另外,很多病患認為要預防糖尿病就是不吃甜食,但甜食並非不能碰,主要看是哪一類的甜食,如果是加工類甜食(例如餅乾、蛋糕等),不只含糖類、澱粉,還有很多油脂,能少吃是最保險的,如果真的很想吃,就要盡量避開鮮奶油,以減少脂肪的攝取。 做好總量控制,吃得健康又滿足國泰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瑜忻特別提到,糖尿病患者會有個別差異,剛診斷出來的糖尿病患,比較無法精確掌握食物的量,建議先試著吃吃看,並測量血糖,例如基本上,糙米雖然比白飯安全,但有些病患吃糙米時,血糖也會快速升高,應該要多注意,並配合醫師或營養師給的建議。另外,像有些人白天的工作量大不能挨餓,因此,白天可以多吃一點主食
平時常聽到營養專家都說要多補充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有何好處?營養師指出,像是吃大餐覺得太脹、消化不良,此時若缺乏膳食纖維,毒素就會囤積在體內,身材還會因此發胖。要多補充膳食纖維,一般會認為綠色蔬菜擁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鈣質為台灣民眾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4歲以上的民眾鈣攝取量皆未達足夠攝取量(AI)建議標準。 缺鈣會有哪些症狀?平時該如何有效補鈣?營養師張語希表示,皮膚乾燥、抽筋等都是缺鈣會有的症狀。營養師整理出4招補鈣小撇步,教導民眾有效補充鈣質。 不只骨質疏鬆 6症狀都是缺鈣警訊 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營養素,約有99%的鈣質儲存在骨骼、牙齒等結構性組織中,其餘則以鈣離子的形式,分散在血液、神經、肌肉等細胞、組織中,負責血液凝結、肌肉收縮、神經傳導、荷爾蒙分泌等重要功能。 因此,身體若是缺乏鈣質,除了會有骨質疏鬆、容易骨折等情形發生外,其他身體部位也會有大大小小的症狀出現。營養師張語希指出,民眾體內若是缺鈣,會有皮膚乾燥、抽筋、指甲脆弱、牙齒出現異常等症狀發生,此外,還會導致失眠、容易煩躁、憂鬱。 鈣每日應攝取多少? 可選擇哪些食物? 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國人各年齡層之每日建議鈣攝取量,0-6歲為300-600毫克、7-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8歲為12
本土疫情連4天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22980例本土病例,和上周二相比減少28.2%,另增414例境外移入、45例死亡,死亡個案最年輕為1名40多歲男性,確診就醫當天病況惡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三降,且年後首度跌破2萬大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664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391例本土個案及24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3例死亡。本土新增確定病例較上周同期下降26%,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新增一例青少年重症,為16歲男性因為呼吸困難至急診,發現雙側肺炎及新冠PCR陽...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味噌湯只需將味噌溶入水中就可輕易製成,深受台灣民眾喜愛,成為許多家庭的常備湯品。不過,儘管味噌湯製作簡易,但它對健康的益處一點都不簡單。...
心情好,心臟才會好!心理健康狀況不只影響情緒,還會「傷心」,一項新研究表明,患有憂鬱症的民眾或心理狀況不佳的人,有更高的...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流感重症一口氣增10例!疾病管制署今(7)日表示,社區流感病毒活動持續上升,近一週新增1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均為AH3N2),分別為7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
不用加顆藥、也能讓血脂降低?一名現年43歲的HIV感染者,短短四年間低密度膽固醇從92.5mg/dL飆升到157mg/dL,增幅超過七成。醫師觀察其血脂上升趨勢、擔心未來心血管風險,建議調整飲食;不過,男子因為工作因素難以配合。醫師考量患者使用的藥物也可能與血脂異常有關,因此改為處方他類抗病毒藥物,順利在沒有多加降血脂藥物下、讓膽固醇下降。
[Newtalk新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公布國內首度出現XBB.1.5境外移入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自加拿大返台時自訴有症狀在機場採檢確診,後續基因定序確定為XBB.1.5。他進一步指出,上週國內新增5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有23例本土個案,其中有15例BA.2.75,說明BA.2.75已日漸取代BA.5成為國內主流病毒株。 今日傳出國內首例XBB.1.5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1月22時從加拿大入境時主動表示有流鼻水、肌肉痠痛等症狀,於機場採檢陽性,後續基因定序後確定為首例XBB.1.5。羅一鈞表示,XBB.1.5在美國取代了BQ.1,但感染人數與住院人數並沒有明顯增加,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暫無證據顯示XBB.1.5變異株相較其他Omicron亞型變異株對群眾健康更具風險,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以上羅一鈞表示,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今日公布國內新增5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則分別為23例本土個案(15例BA.2.75、4例BA.5、2例BA.2、2例BQ.1)及28例境外移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三十七歲的董先生,近年來體重不斷上升,每年健康檢查的異常項目都是血壓、血糖、膽固醇、肝功能指數等,且腰圍變寬有越來越高的趨勢。這個月董先生一家三口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家隔離,負責視訊門診的醫師於線上看診時,主動確認董先生的身高體重,並表示可能要開抗病毒藥;因臃腫身形為肺炎重症高風險群 (身體質量指數 [BMI] ≥ 30),醫師還提醒董先生,康復之後要記得打公費流感疫苗,因為肥胖者也容易因流感發生重症住院。 肥胖併發症多 常見疾病一次看 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張哲瑞醫師表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非常多,包含全身各器官系統病症,如三高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與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都在肥胖病友身上較為常見;甚至多種癌症風險也提高,如消化系統癌症如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癌、膽囊癌等,以及甲狀腺癌、腎臟癌、子宮內膜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肥胖病友的風險也多 1-2 倍。 其他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等。另外,有許多想懷孕的夫妻飽受不孕症所苦,而過重和肥胖會增加男女不孕症之機率約 1-2 倍;相對
[Newtalk新聞] 今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上午舉辦署長交接布達儀式,任職6年8個月、創任期最長的健保署長李伯璋下台,由衛福部現任常務次長石崇良接任。今衛福部長薛瑞元親自主持交接典禮,李伯璋表示有要務未出席,薛瑞元則在致詞強調石崇良完整資歷並善於協調溝通,石崇良也對接下健保要務覺得任重道遠。 薛瑞元今於典禮上對前署長李伯璋表達感謝,他表示李伯璄自105年5月上任以來,致力推動全面解卡、分級醫療、健保雲端系統以及擴充「全民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功能等多項政策,且對健保改革有其相當貢獻。 而對於新任健保署長石崇良,薛瑞元說明,石崇良具有臨床醫師背景,曾任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以及衛生福利部綜合規劃司、醫事司司長及主任秘書等職務,長期在醫療暨公共衛生行政領域耕耘,資歷經歷相當完整、豐富。 他說明,石崇良在健保、醫療生態及醫療衛生相關法規各業務均相當熟稔,而在石崇良擔任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期間即督導社會保險司及健保署業務,對於健保政策運作,將可無縫接軌並賡續重要業務的執行,也期許社會各界給予健保署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他認為, 石崇良應該對健保署長一職駕輕就熟,只是待遇方面對石崇良比
很多人為了保持健康想要吃素,但往往對營養的均衡攝取沒有正確的概念,身體容易且缺乏重要營養素,營養師提醒大家,吃素者要特別注意蛋白質、鐵質、鈣質、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以及維生素D的攝取,才能確保吃的健康!
國內面臨少子化危機,且依據國內生殖醫學專家表示,我國約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夫妻不孕,為了力挽,行政院從去年7月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希望減輕不孕夫妻進行試管嬰兒的經濟負擔。不過要接受人工生殖,得需充分了解人工生殖相關資訊,國健署也提供備孕秘訣,同時解惑3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