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轉移骨/肺 標靶藥物改善

醫師陳華宗認為甲狀腺癌若被診斷為分化良好型惡性腫瘤,應及早接受適當的手術、放射碘治療及甲狀腺素治療。(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醫師陳華宗認為甲狀腺癌若被診斷為分化良好型惡性腫瘤,應及早接受適當的手術、放射碘治療及甲狀腺素治療。(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定期追蹤觀察即可。若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應及早接受適當的手術、放射碘或甲狀腺素治療。花蓮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華宗舉例,一位患有轉移性濾泡甲狀腺癌的病患,發現時癌細胞已擴散到骨骼和肺部等處,幸積極接受適當治療及復健,已從輪椅代步到恢復行走。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甲狀腺癌患者人數近10年來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幅度約1倍,是女性癌症第4位,發生率每10萬人約20.38人,男性患者發生率每10萬人約6.61人。第1期甲狀腺腫瘤因局限於腺體內,未擴及臨近淋巴及正常組織,10年存活率大於9成。陳華宗指出,9成以上甲狀腺癌屬於乳突癌,其次是濾泡腺癌,好發於40到50歲左右的中年人,女性是男性3倍;髓質狀癌和未分化癌則較罕見。

這名病患2019年診斷出轉移性濾泡甲狀腺癌,當時癌細胞已擴散到骨骼和肺部等處,經會診由醫師陳華宗、胸腔外科主任張比嵩及整型外科醫師鄭立福跨科合作,於翌年初幫病患完成兩側甲狀腺全葉切除、胸壁腫瘤切除及兩側胸大肌轉移皮瓣修補胸壁缺損等手術。

爾後,病患曾北上接受一次大劑量放射碘治療,並在花蓮慈院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補充治療。一段時間後,病人出現胸部以下麻木和行走障礙等神經症狀,需坐輪椅。

陳華宗表示,經檢查發現是癌細胞壓迫到胸椎脊髓,由骨科醫師陳英和緊急開刀減壓並固定脊椎後,再接受放射治療,神經症狀逐漸緩解。病人開始接受復健治療,從輪椅代步恢復到正常行走。

後因新冠疫情,病患無法再北上接受放射碘治療,由陳華宗幫他申請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使用兩個月後,肺部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米粒狀轉移病灶已全消失。後續胸椎磁振造影追蹤也顯示胸椎骨溶及後壓現象明顯改善。

陳華宗指出,經數年治療,至今未發現肺部有再犯現象。標靶藥物治療過程期間病患曾出現高血壓、腹泄、體重減輕等藥物副作用,經調整藥量以上症狀也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