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常春藤 學生獨特性重於分數

曾被一些主流媒體稱為「破解名校入學密碼的人」的華裔教育家馬振翼(Steven Ma),24日在法拉盛舉辦免費講座,揭祕「邁向成功之路——常春藤名校申請訣竅」。他特別強調獨特性,「學業分數可以封頂,但獨特性沒有極限」。

馬振翼表示,美國大學錄取是互相競爭的體系。全國有3萬7000所高中,就有至少3萬7000個第一名學生,被公認的那些好大學平均每年收2000名學生。今年哈佛大學收到近4萬份申請、錄取率為5.2%;哥倫比亞大學收到近3萬8000份,錄取率為5.8%;康乃爾大學收到4萬7000多份,錄取率為12.5%;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收到8萬5000餘份,錄取率為15.6%;紐約大學收到超過6萬7000份,因為有三個分校,錄取率達到27.5%。從2010年至今的統計顯示,這五所大學的申請人數都是越來越多,但錄取人數並沒有此趨勢。

馬振翼指出,中國幾千年科舉制度的影響以及如今中國的教育模式和升學體制,是抹殺個性化、強調統一性;導致很多在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華人家長,緊盯孩子的GPA、SAT等成績,在申請大學時也是把重點放在提高學業成績上。對於常春藤名校,成績只是敲門磚,如果學生足夠獨特,成績不高甚至都不妨礙被錄取。SAT分數從1400分提高到1500分對錄取率的影響非常小,但如果把用來提高那100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其他地方,很可能會大大提高錄取率。

通過大數據分析與AI人工智慧輔助推薦系統等,馬振翼總結出決定大學錄取的12個因素,除了GPA和SAT,還有GPA的趨勢、課外活動、獎項、獨特性等,這些因素的比重每年都在變。擁有數學、物理專業背景的他,是第一個用數學公式來破解「入學密碼」,計算出學生被某校錄取的可能性的人。

馬振翼強調大學申請最重要的三件事:少數者贏,包括人種、地域、背景、活動等,因為美國大學追求多元化、多樣性;有關性:課外活動、課程要與興趣有關;18歲前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不僅是升學,人生也如此。盡量讓孩子盡早培養興趣,且願意為興趣付出努力,則越有可能在該領域成為「大家」(Master),這也是華裔容易忽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