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星罹扁桃腺癌發現已4期!醫點名這症狀是末期特徵:摸到速就醫


【蔡經謙報導】3度獲廣播金鐘獎肯定的65歲資深藝人陳凱倫,首度鬆口證實去年11月罹患扁桃腺癌,並在右頸部開了12公分的傷口切除腫瘤,他數月來在臉書計數「重生日」,並對幫助他調養身體的妻子表達感謝,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除了分享醫師告知,5月後他就可逐步回到工作崗位,也透露自己這陣子以來如何透過飲食和運動,讓自己找回健康。

陳凱倫罹扁桃腺癌!右頸部發現腫塊,切除傷口達12公分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陳凱倫因母親住院而天天去醫院探望。去年11月中,一如往常轉頭和媽媽說話,突然在右頸部摸到腫塊。陳凱倫相當警覺,立即前往耳鼻喉科檢查,在經切片檢查、正子掃描攝影後,確診扁桃腺癌。

確診扁桃腺癌當下,陳凱倫忍著驚嚇、疲憊完成主持活動,並和太太約定好暫不透露消息給任何人。3周後於台大進行手術,在右頸部開了12公分的傷口切除腫瘤。

怕影響嗓音採用化療,透過飲食、太極拳運動維持健康

幸運的是,最初陳凱倫的扁桃腺癌被醫師研判為「4期」,開刀後主治醫生則表示為「1期」。由於開刀當天正是陳凱倫的65歲生日,他也將那天定為「重生日」。

陳凱倫指出,切除腫瘤後,醫師本表示只要做35次電療即可,但是他擔心電療會對聲音造成影響,經與醫師縝密討論後,決定冒著「嘴巴可能會爛光」的副作用,改吃化療藥,幸運的是,至今除了晚上容易嗓子啞、覺得疲倦,並沒有太多其他的副作用。

如今的陳凱倫每日紀錄重獲新生的日子,也分享維持健康的秘訣:

  • 吃健康養生餐:只吃原型食物,食材包括鮮魚、蔬菜,喝大量綠茶,不吃加工食品。

  • 留意運動時間:早上5~7點是人吸收氧氣、芬多精、養生排毒的好時機。

  • 超慢跑:5點半起床後,6點開始跟著影片進行「猿猴式超慢跑 」暖身40分鐘。

  • 太極圈:7點前到公園練習太極拳。


扁桃腺癌初期不明顯!易誤認感冒、耳朵發炎

扁桃腺癌好發於40歲以上,與抽菸、酗酒、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由於初期症狀不甚明顯,容易讓民眾誤解為感冒、耳朵痛。綜合衛福部南投醫院與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弘的資料,早期的扁桃腺癌不易發現,除了靠醫師敏銳度而及早發現扁桃腺不對稱等症狀外,其他的症狀還包括:

  • 頸部腫塊(最常見)

  • 不癒合的口腔潰瘍

  • 痰中帶血

  • 耳朵痛

  • 吞嚥疼痛/喉嚨腫痛

在上述各症狀中,患者容易將喉嚨腫痛等症狀誤認為一般感冒;由於喉嚨和耳道有部分神經相連,因此扁桃腺潰爛的疼痛也可能反射到耳朵,令患者誤以為耳朵發炎而延誤就醫。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受媒體訪問表示,扁桃腺的主要症狀多是「單側」,包括單側脖子腫大、單側疼痛等。若能及早發現,第1、2期的扁桃腺癌5年存活率超過50%,第3、4期則約是37.5%,若已遠端轉移(末期),則恐低於30%,只要未到癌末,能局部控制,民眾不必過於憂心。

頸部腫塊須及早就醫!「自摸」3關鍵判斷惡性腫瘤可能性

由於「頸部腫塊」為扁桃腺癌最為常見的症狀,若發現頸部有異樣,及早就醫查出病因相當重要。張弘撰文指出,一般來說,頸部腫塊代表已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為較末期的特徵。

不過,頸部腫塊未必都為嚴重的癌症造成,也有可能是扁桃腺炎或化膿傷口等症狀而產生的急性淋巴腺炎,在過度擔心之前,可先看看大小、摸摸看、推推看進一步協助判斷。基隆長庚神經外科醫師顏君霖與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曾於健康節目中說明,惡性細胞與周圍組織黏得較緊,常常會推不動,因此若「腫塊小於2cm」,且「可動」、「不會痛」,就可稍微安心。

不過,民眾可別因此延誤就醫了。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奐宇受媒體訪問提醒,頸部不明腫塊原因十分複雜,建議應先找專科醫師,詳細檢查頭頸部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才是最安全的作法。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陳凱倫罹扁桃腺癌發現已4期!醫:單側這症狀是末期特徵,摸到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