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肛門流膿 誤以為長痔瘡

衛福部新營醫院外科醫師王心泰提醒民眾若發現肛門疼痛、腫塊、化膿等症狀,應尋求專業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協助。(記者李嘉祥攝)
衛福部新營醫院外科醫師王心泰提醒民眾若發現肛門疼痛、腫塊、化膿等症狀,應尋求專業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協助。(記者李嘉祥攝)

▲衛福部新營醫院外科醫師王心泰提醒民眾若發現肛門疼痛、腫塊、化膿等症狀,應尋求專業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協助。(記者李嘉祥攝)

卅二歲的水電工人阿宏半年之前肛門旁曾長過「粒仔」,幾天過後自行破掉痊癒,近日幾週卻發現在肛門口附近皮膚摸到一顆突起的結節,常伴隨帶有臭味分泌物,造成生活困擾,原以為是長痔瘡,到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求診,經外科王心泰醫師詳細檢查,確認是肛門廔管,安排住院手術隔天即順利出院返家,術後恢復良好,約半個月後傷口即已完全癒合。

王心泰醫師指出,肛門廔管即台語俗稱的「透腸」,很多人以為廔管是因為痔瘡發炎所引起,因此又稱為「痔廔」或「痔漏」,其實肛門膿瘍與肛門廔管都是由於肛門隱窩腺體細菌感染化膿所造成,急性期稱為肛門膿瘍,慢性期就叫做肛門廔管,亦即廔管的前身就是肛門膿瘍。根據統計,約一半的肛門膿瘍患者在數星期或數月後,會從肛門膿瘍發展成肛門廔管。

王心泰醫師說明,肛門廔管是膿瘍與肛門附近皮膚間的小通道,內開口通常位在直腸內,外開口則在肛門周圍皮膚,若形成廔管,肛門附近皮膚通常會摸到有索狀結節硬塊或是發現伴有膿性分泌物的開洞,若不處理,會反覆出現感染化膿情形,廔管易出現分支,造成多處外開口,形成複雜型的肛門廔管,處理上更困難,甚至有個案因長期反覆發炎,最後造成肛門潰爛長出腫瘤,惡化成肛門癌。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此類疾病通常好發於卅至五十歲的中年男性,平時飲食愛吃辛辣油炸燥熱食物、長期熬夜工作或作息不正常,時常火氣大、容易便秘或腹瀉,加上肛門衛生習慣不佳等多重原因。王心泰醫師提醒有此不良習慣民眾,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規律作息並適度運動、養成良好排便習慣、注意局部清潔衛生,才能遠離瘺管威脅。

至於肛門廔管標準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王心泰醫師說,需將內外開口間的廔管通道找出來,並將周圍不正常的廔管組織切除乾淨,避免日後復發。民眾如果發現有肛門疼痛、腫塊、化膿或不適等症狀,建議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協助,千萬別以為只是單純痔瘡發作輕忽病情,也不要誤聽沒有醫學根據的坊間偏方、祖傳秘方或是電台廣告介紹,以免造成肛門損傷的後遺症,因而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