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血便罹患直腸癌 達文西手術成功保留肛門


60歲蕭先生血便長達一年,一開始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便自行在藥局購買藥膏塗抹,近期因為出血量增加且排便困難,症狀沒有減緩,不得已只好前來就醫。醫師在診間初步以肛門指診,即發現直腸腫瘤,隨後安排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影像及大腸鏡切片檢查,診斷為第三期低位直腸癌。

國健署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238人,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2名,平均每天44人罹患大腸癌,近9成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112年十大癌症死因排行第三名為大腸直腸癌,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直腸因為接近肛門口,較容易檢查,因此發現癌症的機率相對高,直腸癌就佔總體大腸直腸癌的1/3。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蔡坤佑指出,肛門口往回推算約15公分的這段腸子就是直腸,主要功能為儲存糞便,因為其特殊解剖構造,深埋在骨盆腔裡面,且周圍還有許多重要的神經支配泌尿功能。以往若腫瘤長在肛門口以上、直腸5公分以下的範圍,傳統手術有較高的比例需要將肛門全切除後裝置永久性人工肛門,部分患者擔心可能會裝人工造口,因此拒絕接受治療,導致疾病加速惡化。

醫師蔡坤佑說明,直腸癌術前通常先採取電療與化療,待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病兆,以降低術後腫瘤局部復發機會。直腸腫瘤就像是大蘿蔔深埋在泥土裡一樣,想要把蘿蔔完整的拔起來,又不能傷害到周圍正常的組織神經,對外科醫師是一大挑戰,尤其是男性病患,因為其骨盆相對的深且狹窄,手術時要同時做到腫瘤移除,淋巴廓清,保留肛門與神經又更加困難。

健保署自2023年3月將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納入直腸癌部分健保給付,減低民眾就醫負擔,達文西機器手臂搭配3D立體高解數度影像與靈活多角度,可以在狹小的骨盆腔進行複雜手術,避免傷害到排便、排尿和性功能神經。患者蕭先生與蔡醫師討論後,決定選擇達文西機器手臂精準微創手術,切除腫瘤並保留完整肛門功能,術後肚子共有5個約1公分的小洞,傷口恢復快速,術後4天即可出院,至今已追蹤一年以上,目前並無復發跡象。

蔡坤佑提醒民眾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國健署提供50~74歲每2年1次免費篩檢,自7月1日起設籍新北市45~49歲市民,可前往土城醫院、市立聯合醫院及29區衛生所,終生可接受1次免費篩檢,若篩檢為陽性,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且檢查中發現息肉可一併切除,降低日後轉變為大腸癌的機會,而部分患者若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裡急後重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及早阻斷癌症的發生。

更多新聞推薦

因捕獸夾被截肢 賴清德認養流浪犬「斑斑」 將入住總統府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