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一滴水 天然蓄水池打造海綿城市

氣候變遷已成為無法扭轉的事實,如何適應極端天氣,成為最重要的生存課題。中國大陸南昌、美國加州,這兩個地方都面臨嚴重乾旱,為了留住每一滴水,不約而同把目光轉向「海綿」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善用土壤地層,多餘的水不急著排掉,也不僅僅儲存在地表,乾旱和洪水,都有辦法緩衝調節。

中國大陸南方,2022年罕見夏秋冬三季連旱,鄱陽湖水位再創歷史新低;放眼望去,了無生氣的大地,沒料到,南昌市一角冒出了綠意。

公園項目經理 范源(音譯):「一個生態的集水池一樣,極限的時候,可以把周邊地區100萬(立方公尺)的雨水,集中在公園裡面 。」

昔日的龍鬚溝,是傾倒煤灰的荒廢魚塘,又髒又臭,如今被稱為魚美人,南昌的魚尾洲公園,以海綿為概念建造,善用既有的火山岩層和煤灰土壤,吸納與滲透水分;洪水來襲時,城市不淹水,乾季,水也可以抽取用作灌溉。

景觀設計師 俞孔堅:「海綿城市的想法是恢復,給水更多空間,而不是鋪設水泥,把水逼到地下,洪水時抽水,從隧道排走。」

類似的概念,在長年乾旱的美國加州也看得到。

水顧問公司總裁 吳爾芙:「(水)供應過剩時,我們希望把水放到(休耕地),並且補充地下水。」

曾經盛產番茄的休倫市,是加州最貧窮又最缺水的地方之一,市府甚至得自掏腰包買水供居民使用;眼見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市府跟水公司聯手,把休耕地轉做蓄水池,留住珍貴資源,也修復日漸乾枯的地下水層。

休倫市長 利昂:「可以替其他社區提供一個例子,因為(缺水)短期內不會改善。」

類似的計畫目前全加州共有340個,全數上路後,可供440萬戶家庭使用足足一年。

氣候變遷已成為無法扭轉的事實,善用現有環境,配合大自然的步調,成了最夯的生存準則 。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下雪啦!中國大陸多地發部寒潮預警
似曾相似!疫情燒進上海迪士尼 萬聖節又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