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試所開發本土芻料 桑樹也能餵羊、鹿

桑樹作為灌木型芻料栽培。(畜試所提供)
桑樹作為灌木型芻料栽培。(畜試所提供)

桑樹作為灌木型芻料栽培。(畜試所提供)

為了減少對進口芻料的依賴,農業部畜產試驗所開發桑樹灌木化生產技術,將本土生產的桑樹作為可供羊、鹿食用的芻料。該所指出,本項技術所選用的桑樹是葉用品種,具有葉片繁茂且全年可發芽的特色,枝條扦插就能繁殖,易於栽培生產;而矮化的灌木型式種植,不但可直接用於動物放牧,也可以使用收穫狼尾草或青割玉米的機械採收後,供應圈飼動物食用,不需另外開發機械,方便大規模生產利用。

畜試所表示,國內畜牧場多以國產的狼尾草、青割玉米或盤固草來飼養羊、鹿,然而這些芻料往往因為粗蛋白質含量不足,還需另外購買進口苜蓿乾草與飼料來補充營養。該所藉由葉用桑樹開發灌木化生產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羊、鹿芻料的營養價值,也能夠增加飼糧供應的穩定性。

畜試所指出,桑樹由於生長速度快且再生能力強,每40至60天就能收穫一次,全年乾物產量可達每公頃12至15公噸,經由化驗分析,葉片與軟嫩枝條的粗蛋白質含量平均達15%以上,營養組成相當於高品質的苜蓿,且具有適量纖維,十分受到羊、鹿的喜愛。該所進一步指出,桑樹不但營養價值高,更具有環境適應性強與耐刈割的特性,適合灌木化栽培作為芻料生產,此外,桑樹的長年栽培不但有固碳效益,也能夠降低自國外採購乾草所造成的碳排放。

畜試所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致力於開發及推動種植本土芻料,也將進一步開發桑樹粒料,用以替代進口的苜蓿粒料,降低價格波動與供貨不穩定的風險,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