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上展現不凡的生命力 資深藝術家王守英

王守英與妻子張佐美皆為教職退休。(圖片來源/文化臺中授權轉載,下同)

90歲的資深畫家王守英,人老心不老,精神還非常的好,除了有點重聽及一隻眼睛視力不好之外,身體健健康康,沒有其他問題,年紀雖大,仍可以自己開車載著老伴外出;定居在臺中市太平區的居家生活,簡單悠閒,不是畫畫,就是看書、聽音樂或修剪院子裡的花木,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90人生淬鍊 受邀大墩個展

王守英的個展次數非常的多,曾在省立臺中圖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及臺北、臺中、高雄等地畫廊和日本舉辦個展。今年適逢王守英90歲高齡,受到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之邀請,而於大墩文化中心舉辦90畫展。此次出版的畫冊裡,除了展出的作品之外,還多了大家較少看到的早期作品,王守英從自家保存的圖檔中挑選出的作品,甚至有1972、1973年代的畫作,足以領略其半世紀來的創作精華。

為畫提早退休 沉浸繪畫世界

1934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的王守英,從小就愛畫畫,原本考上彰化中學,讀了半年,再報考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他說,家裡經濟不好,這樣既可減輕父母的負擔,又能符合自己的志趣,兩全其美。王守英由此踏上了一生無悔的藝術之路,畫了近70年,現在仍以彩筆共舞,快樂地沉浸在繪畫的天地裡。

只要還能拿得動畫筆,就會一直持續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王守英師範學校畢業後從事教職,原本在小學任教,但他很有上進心,又參加高中美術科教員檢定考試及格,分別在中興中學、大德國中、雙十國中等校任教;王守英對繪畫很投入,雖然教職工作有寒暑假及假日可以作畫,但他志在專業畫家,所以49歲就選擇自雙十國中退休,全心全意地投入繪畫創作。

與友共組畫會 分享具象之美

70年代中期,王守英與倪朝龍、簡嘉助、謝峰生、曾得標等畫家好友共組「具象畫會」,每年舉辦畫展,一連辦了15屆,才彼此分道揚鑣;具象畫會有別於抽象繪畫的畫風,在當時,確實對於中部美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觀察王守英的繪畫,幾十年一路走來,都有鮮明的具象風格。他認為,繪畫只要有形,都是具象,而寫實只是具象的一部分,至於如照片一樣的寫真畫法,則非他所好。早在70年代初期,王守英亦曾嘗試過抽象與半抽象的畫法,也實驗過融合水墨、油彩等多媒材的繪畫。但畫了兩三年,王守英覺得自己並不合適,才又重新回到具象繪畫的路線。

王守英在藝壇始終如一的具象畫風,深受肯定。文建會2004年出版的《臺灣現代美術大系》,在西方媒材單元選出被歸類「抒情印象繪畫」的11位知名藝術家中,王守英就是其中之一。

最能詮釋具象畫風內涵的,他認為是2014年他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靜觀自然》個展,當時黃才郎館長在序文的描述:「王守英的具象,不在強調客觀真實的再現,也與印象派對光的物理性分析有所區隔,而是消化現代主義繪畫觀念與形式探索,在具象的基礎上掌握造型的簡約與變化,呈現出純粹的內在感受,這些努力讓王守英樹立起另一種典範形式。」最能貼近他的創作理念。

生活尋求美感 題材俯拾皆是

至於繪畫題材,則主要為花卉、風景和人物,取材都是日常生活所見。他說,平時作畫,並沒有說一定要畫什麼,只要對看到的景物有感覺,或是被感動到,就會想要用彩筆畫下來,而不會刻意去找特定的題材來創作。

王守英創作的靈感,可把妻兒買回來看似平凡的一束花、一個盆栽,或隨興的以家人為題材,而畫出賞心悅目、動人的畫作。住家在太平國小附近,服務於太平國小屆齡退休的太太張佐美老師,曾經徵求代課同事的同意,課後擔任模特兒讓王守英畫「人物畫」。王守英說,他作畫的原則,就是一個親切感,感覺對了,畫筆自然就跟著感覺走;他的畫作平易近人,是受到歡迎的主因。

色感很好也是王守英令人津津樂道之長處,對於顏色的敏銳度極高,不同的顏色擺在一起,不會違和突兀,色與色間的處理,都能恰到好處,適得其分,因此,整體營造的畫面,色彩調和,自然生動,別有一種柔和感。

作畫不是畫外形,而是把自己受到的感動,經由淬鍊的精湛技法和獨到的色感美學,讓平凡的題材出神入化,展現出不凡的生命力。90高齡的王守英老師豪氣地說:「這支畫筆,只要還能拿得動,就會一直持續的畫下去,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旗山 台青蕉的搖滾小情歌
那一夜莫札特的門有人在敲》地球呼叫湯姆少校
季節交替過敏好困擾!杜絕細菌、塵螨同床共枕靠這萬用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