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牛30年謝里法巧妙不同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從1986年開始畫牛,資深藝術家謝里法現於國父紀念館舉辦大型個展「牛?牛」,展出100多幅都是以牛為主題的畫作。個展標題用了5個「牛」字,意指著成群的牛以展場為演出的舞台。 透過牛,謝里法傳達了他對繪畫、人生等思考。雖然都是牛為主角,但每一幅牛的表現各不相同,謝里法認為雖然都是同一個題材,但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仍能傳達不同的感受與想法。 回溯牛與自身的關聯,談到童年時候,當時還不懂得什麼是美術的年紀,謝里法看到一張照片,有3個裸體小男孩跟5頭牛的照片,照片說明這件放在中山堂的作品作者是黃土水。隔天他跑去中山堂看了許久,牛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謝里法1938年生於大稻埕,1959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1964年赴巴黎學習版畫與雕塑,1968年移居美國紐約。1988年首次返台。1978年台灣社會尚在敏感的時刻,謝里法的著作《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出版,這本書成了台灣美術史研究的啟航之作,謝里法旅居國外期間,常為國內藝術雜誌撰寫專欄,1980年出版《台灣出土人物誌》、《我所看到的上一代》等,2008年完成的美術歷史小說《紫色大稻埕》,將硬梆梆的美術史料轉化成較活潑的小說形式,去年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被稱為台灣旗艦「大河劇」。 「牛?牛」個展是書寫之外,謝里法展現他對繪畫仍未忘情。近來他改以纖細的線描在畫布上刮出牛的造型,特別關注於牛的軀體和動態。30年來畫牛的經驗,已讓他對牛的型態掌握嫻熟,從中可見普普藝術、立體或野獸派等風格融合,不受限於特定形式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