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台灣香菇消失中?

異言堂 /沈雅雯、賴冠諭 台中報導

台灣香菇年產值高達40億新台幣,但近十年來,台灣香菇被中國香菇以「洗產地」、「走私」的方式,大舉入侵台灣市場。消費者以為買的是台灣菇,但實際上卻是中國香菇混充。只不過,從外觀與香氣上,其實可能簡單區辨台灣菇與中國菇的差別。


異言堂/中國菇「洗產地」大舉侵台,奪十億產值!四招教你明辨「正港台灣菇」
異言堂/中國菇「洗產地」大舉侵台,奪十億產值!四招教你明辨「正港台灣菇」

國際市場上,香菇屬於敏感性農產品,容易遭受衝擊。台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雖然開放外國香菇進口,但仍然禁止中國香菇入境。然而,近年來中國香菇卻以洗產地、或是走私的方式,大舉入侵台灣消費市場。

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宗明指出,由於中國與越南之間免關稅,中國香菇先是進口到越南,貼上越南產地標籤,再以越南香菇的身份,藉由「合法掩護非法」的方式,進到台灣。由於中國菇的價格僅台灣菇的三分之一,得以順利廉價搶市,甚至冒充台灣菇,混淆消費者。陳宗明表示,菇類協會曾經多次想赴越南當地查廠,卻遭當地商工總會的技術性阻撓,甚至威脅台灣方面若自行前往,難以保證生命安全。

異言堂/中國菇「洗產地」大舉侵台,奪十億產值!四招教你明辨「正港台灣菇」
異言堂/中國菇「洗產地」大舉侵台,奪十億產值!四招教你明辨「正港台灣菇」

農試所副研究員呂昀陞指出,中國與越南香菇可能使用台灣禁用的農藥,擔心有農藥殘留的疑慮;加上長途運輸、品質不穩定。而台灣香菇近年來大多不使用農藥,或是僅使用台灣核准的農藥,相較之下台灣菇的品質與安全都擁有更好的保障。

台中新社農會總幹事羅文正表示,中國菇已經搶走台灣香菇十億的產值,但其實消費者可以從外觀與香氣上,簡單區辨。

香氣上,台灣乾香菇打開之後,有淡淡的清香味;但是中國菇聞起來可能是潮濕味道。

外觀上,台灣的乾香菇,菇柄較長,約有一到兩公分,而中國香菇的菇柄剪得極短;同時,台灣香菇的傘面乾燥有皺褶,中國菇的傘面則是油亮濕軟。消費者購買時,不妨以簡易的判斷方式多看多聞,避免上當受騙。

原文出處:異言堂/中國菇「洗產地」大舉侵台!四招教你明辨「正港台灣菇」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常感覺心悸、喘不過氣?當心是二尖瓣脫垂!嚴重恐奪命!
氣喘久治不癒?仔細一查竟是心臟瓣膜惹的禍?
不吃土只喝水!深水式水耕蔬菜生長快 產能為土耕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