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母親節 妳快樂嗎?

專題組/翁如儀、李奇樺、陳富主 台北報導

「為母則強」、媽媽必須犧牲奉獻、母親真偉大等種種標籤,讓許多媽媽們不敢大聲喊出「我要自由」!事實上,台灣社會和職場對於「母親」角色的支持,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異言堂/友善職場.男性育兒正常化 改善「密集母職」的媽媽窒息感
異言堂/友善職場.男性育兒正常化 改善「密集母職」的媽媽窒息感

根據主計處統計,15到64歲有偶或同居者就業率,女性明顯負擔較多的育兒工作。〈圖/民視新聞〉

根據統計,在最小子女未滿15歲以前,15到64歲有配偶的女性就業率大約是7成、男性則是9成以上;如果最小子女未滿3歲的父母,女性就業率降至69.4%,男性則高達97.46%;顯示女性明顯負擔較多的育兒工作。

由於育兒的責任、職涯的斷層等因素,讓男女的薪資、職位差距也跟著更加擴大。剛出社會20多歲的年輕人,男女的薪資差距大約只有4到7%,但到了婚育年齡的30歲過後,薪資差距從10%開始不斷上升。薪水或升遷機會的落差,也讓女性更容易在和另一半協調育兒責任的過程中,成為犧牲職涯的那一方。根據統計,台灣的已婚婦女中有22.7%曾經因為生育原因離職,其中約有六成會再復職,但平均得花上四年多的時間。

為了守護媽媽在職場上的健康,有企業聘請有醫療背景的健康管理師,在媽媽懷孕時期就開始給予精神支持與專業建議,甚至會到孕婦的工作現場評估環境是否會對孕婦造成危害。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洪惠芬表示:「在台灣,約只有四分之一的男性願意申請育嬰假,但在北歐國家則高達八、九成。國際的經驗是,你一定要讓爸爸媽媽請得非常彈性,不能一個月、六個月這樣請,必須是可以一天、甚至一個小時的方式申請。」台灣從2021年開始,育嬰留停的津貼提高,成功讓更多男性申請育嬰假,只不過比例仍和國際有段差距。無論如何,友善職場除了從準媽媽開始著手,讓男性育兒成為更普遍的現象,才能改善媽媽們「密集母職」的窒息感。

原文出處:異言堂/友善職場、男性育兒正常化 改善媽媽「密集母職」的窒息感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異言堂/我的極限人生 顧文凱
日文老師「細帶扛不住」下車全卡死!一彎腰「衝出猛料」網猛瞪眼
影/父子使詐讓媽媽付錢買東西 這套路逗笑網

◤母親節蛋糕推薦◢
手作造型蛋糕 現正優惠7折起
鈔票蛋糕/人氣蛋糕 母親節限定搶訂
照顧媽媽健康 iHerb保健品折扣深
帶媽媽吃好料 熱銷五星飯店餐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