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交流成為日常 讓人一訪再訪的美好 回甘 Aftertaste

2樓大面積的落地窗讓光線自然烘托整個空間。(圖片來源/文化臺中授權轉載,下同)

一種甘醇總是讓人一再回味。位在南屯區的「回甘」,乘載著對於書本與餐飲的熱情,為這片土地獻上最真摯的關懷,在這棟以老屋改建的有機空間中,團隊精心挑選書單、規劃主題書展,認真調製飲品、研發餐點,並舉辦各類型的講座、演出,無非就是希望每位造訪者能一再回訪,透過思想上的擾動,開啟對於臺灣、對於世界的新視野。

書籍與餐飲的圓舞曲

Debbie與她的丈夫共同經營回甘。

回甘由Debbie與她的丈夫共同經營,他們並不是「空降」在黎明新村,因為早在九二一大地震後,Debbie的先生家就已購入這棟曾是官員宿舍的老屋。只是過去皆以出租為主,幾年前房客租約到期,家中便詢問他們倆對於房子有沒有什麼想法,便開啟了夫妻倆創業的契機。

「我們兩個都對於書籍和餐飲有高度興趣,受到東海書苑的啟發,希望這個空間未來可以成為知識的載體,『回甘』就這樣誕生了。」Debbie進一步說明採取複合式的模式經營的原因:「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一起進來討論我們想要交流的議題,因此規劃上就讓這個空間提供各種資訊的同時,又不感到太過學術、艱澀,透過輕鬆舒適的環境,讓討論成為日常。」

為提升大眾品味而生

因此回甘在書籍與餐飲之間,尋找一個平衡,書既不是用餐空間的背景,也不讓餐喧賓奪主。所以許多人對於2樓空間僅配置一排座位發出坪效過低的質疑。Debbie表示,因為店內若未使用座位,只是單純看書、挑書的顧客是沒有低消限制的,2樓空出的廊道就是為了不影響看書者的動線,也避免了餐飲噴濺到書籍的風險。

團隊特別將老宅2樓的牆面以落地窗取代,讓光線自然灑入,與木作的書架、餐桌椅烘托出溫馨自在的氛圍。Debbie說明,店內家具都盡量選用臺灣設計、製造的品牌,綠化的植物也多為臺灣原生種,「因為臺灣未來的發展樣貌是靠大眾的品味來決定的!」秉持這樣的理念,回甘希望透過對各項細節的重視,影響造訪的每一位民眾。

動靜皆宜的有機空間

回甘雖然沒有數量繁多的藏書,但在選書方面可說是用心良苦。除了針對不同節日、時事所企劃的主題書牆,他們選入包含國內外歷史、臺灣文化、飲食與文學等類型的書目,依照時序陳列,討論各個議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書牆也持續更新,近期還納入了原住民、客家、美術史等相關叢書,持續拓展更多討論。「我們知道在有限的空間內選書,絕對無法滿足所有人,但我們盡量從入到深入探討的書籍都選入,讓讀者能依照對該主題認識的程度去閱讀對應的書。」

回甘套餐皆採用產地直送的食材新鮮料理。

除了各類型的講座,還可以發現回甘舉辦特別多場爵士相關活動,原來Debbie的先生是一位爵士樂迷,從搖滾樂聽到爵士樂,沉浸在其自由、奔放的氛圍,進而與臺中的爵士推廣單位Jazzhead合作,推出一系列「如何聆聽爵士?」的講座音樂會,得到相當不錯的迴響。

在家宴客的真摯對待

餐飲方面,回甘置入了「在家宴客」的概念持續更新菜單,以臺菜為源頭,呈現出既日常卻又用心的料理。像是受到許多長者喜愛的香煎虱目魚,就以臺南新鮮直送的虱目魚製作;最受歡迎的飲品則是每日現榨的新鮮檸檬汁調製的西西里咖啡,第二名的鍋煮奶茶使用牛奶與茶葉一同烹煮,再經熟成才上桌。

店內咖啡也制定了出杯流程,若品質未達標準,寧可不出餐,「因為餐飲其實是一門科學,像是店裡的布丁是第一項開發出來的產品,但開業至今已經過多次的調整改良。」Debbie與夥伴毫不馬虎地緊盯住每個環節,是他們對料理的堅持。

Debbie分享,店裡有許多客人,聊一聊便成了常客,除了來用餐也常常買書、訂書,甚至成了貴人。有陣子他們想要探討關於美軍駐臺期間,在臺中的俱樂部文化,剛好在與客人的閒談間,發現對方認識臺中重要攝影師余如季的兒子余立,因此在常客的牽線下,店裡舉辦了「華美跫音」美軍在臺中的時代與娛樂照片座談,邀請余立與知名爵士薩克斯風手楊曉恩,在回甘復刻了美軍爵士俱樂部的畫面與音樂。

未來,回甘希望能夠將書與餐的結合度更為提升,像是今年二二八事件前夕,回甘就推出紀念餐點「魷魚糜(粥)」,透過復刻這道悲劇故事下的料理,提醒大家莫忘這塊土地曾發生的事情。

Debbie坦言,經營文化內容的工作能不賠錢就很好了,因此他鼓勵店內夥伴不是當一顆螺絲釘,應該用心經營自己的粉絲,與顧客、鄰里產生更多的交流,因為每一次的對話,或在店內品嘗料理、閱讀書籍,都是一個「回甘」的契機,讓有趣的靈魂在此相聚,一同體驗生命的甘醇。

回甘 Aftertaste

臺中市南屯區干城街136號

週四至週一 11:30-17:30(週二、三公休)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綠色人才領航地圖八》你若是這三種人 有機會成為新能源投資經理 年薪上看500萬元
國中女生接種HPV疫苗逾9成 請符合補接種對象儘快接種
台韓端午大不同 江陵端午祭 韓國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