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心理學巨擘寶貴遺產將永久保存 臺師大名譽教授張春興手稿珍藏國家圖書館

張春興教授(1927-2014)是臺灣20世紀中後期的當代教育心理學巨擘,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任教逾40年,最早將心理學與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結合,以入世的教育觀念,讓學術走入生活。其曾獲五座金鼎獎,發表無數論文、短文與報章雜誌,最重要的貢獻是費時19年完成心理學辭典編纂,不斷赴大陸各地講座及主編由22位兩岸學者聯合完成共22本的「世紀心理學叢書」,提供大陸80年代心理學教育豐富資源,影響兩岸心理教育及社會甚鉅。

國家圖書館於113年3月6日(星期三)上午10 時舉辦「張春興教授手稿捐贈儀式」,感謝家屬的慷慨捐贈。手稿是一個人真實情感的紀錄,能帶領人們進入書寫者的內心世界。張春興教授的手稿紀錄了他的教育理念、編寫辭典十九年的使命感、對兩岸學術茁壯的願景,以及對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期許。其家屬經過四年時間仔細整理、分類、查證、掃描、建檔,於112年12月完成所有文物的整理裝箱並捐贈予國家圖書館,充實「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的本土文化寶藏。

張春興教授留下的手稿內容包括長篇論文、出版書籍的手稿、短篇評論、個人獨立編寫辭典的詞條、思考雜記、兩岸學者往來信件、戰爭流亡及來台的家庭信件等,數量非常豐富且內容生動。手稿數量一共有18箱,時間橫跨1947年到2000年,從手稿內容可以看到台灣半個世紀以來整個社會的演變進步及困境,以及一個知識分子思考其所處的社會與提出的關懷與針砭,文字中充滿蓬勃情感和熱切生命力。

前教育部長、現任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表示,現今為電腦數位書寫的時代,能夠典藏大師級親手書寫的手稿,是相當彌足珍貴與值得珍惜的,更感謝張春興教授的千金張修然女士,聯合家屬的力量,花了四年的時間進行文稿的分類與檢視,成就國家圖書館名人典藏系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表示,張春興教授是華人心理學界的巨擘,因為張教授對於心理學的提倡和傳播,才有今天台灣在心理學相關領域,例如:諮商輔導、心理測驗和應用心理學等方面的廣泛應用,這樣的努力也同時帶動了兩岸三地心理學的蓬勃發展。張教授對心理學知識的傳播用力之深,從他著述的手稿可見一斑,拜讀張教授的手稿,更可以看到他的學思歷程,「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的意境躍然紙上。

張教授家屬張修然女士表示,感謝國家圖書館為這批珍貴手稿作永久典藏,也感謝學界前輩們給予許多指導。身為家屬,面對這些歷經半世紀的學術手稿和文物,必須責無旁貸地擔負起整理任務,也在長達四年的掃描過程中了解許多父親的心血。先生劉永仁和女兒劉蘭辰都一起投入整理的工作,在閱讀的過程中,女兒有深刻的體悟,亦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相信這些手稿及文物能給後代年輕人更多啟發和了解社會演變,也提供未來學術研究更多資料。手稿的整理過程也拍攝成了記錄片,將放在網路上供更多人觀賞。

國家圖書館今天舉辦「張春興教授手稿捐贈儀式」,感謝家屬的慷慨捐贈,所有與會貴賓及門生故舊合影。(臺師大提供)
國家圖書館今天舉辦「張春興教授手稿捐贈儀式」,感謝家屬的慷慨捐贈,所有與會貴賓及門生故舊合影。(臺師大提供)

張春興教授認為「書寫」是他一生的信念,他常告訴學生:「當個好老師,還要立志做個知識份子,更要訓練自己有一隻好筆。」、「要把書寫當作是一種學術志業。」、「文章要有骨有肉。」、「寫文章,寧可慢,不可斷。」、「寫文章如好的裁縫,精工細料一以貫之。」、「好書是好好思考的副產品,好思考是好好研究的副產品,根本之道是好好做學術研究。」

張春興教授對於讀書、思考、做研究、社會使命,這幾件事是他一生都挑在肩上、認真執行的大事,這是知識份子傳統的自我要求,如今從他留下來巨量的手稿,包括思想雜記、信件等,更能真正發現他所要求學生做的事,他更嚴肅要求自己也去實踐。張春興教授對於「師道」、「家庭教育」、「華人學術彙整立言」、「人性」等主題有深刻思考,他預言教改的危機與他所看到教改的混亂,乃至於現今教育的景況和社會的困境,在他的手稿中都表達了思慮憂心和針砭。

此次張春興教授的手稿捐贈,不僅豐富了國家圖書館名人手稿的典藏,亦讓手稿得到良善的保存,更有助於讀者了解張春興教授的思想與教育信念,讓更多年輕學者持續研究、學習和發揚張春興教授的學術風範。

The post 當代教育心理學巨擘寶貴遺產將永久保存 臺師大名譽教授張春興手稿珍藏國家圖書館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