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懟劉海屏最狠的三星,為什麼又用了回來?

大螢幕就是好。

我覺得 14/16 英吋 MBP 的瀏海一點爭議也不應該有,自從有了瀏海,朋友圈裡面炫耀自己蘋果電腦的都開始刻意把瀏海拍上。

這句話是上一期 硬情報文章 中點讚最高的讀者留言,MBP 指的是重新設計後用上瀏海螢幕的 MacBook Pro,即便互聯網上充斥著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批判,瀏海螢幕仍然贏得了一部分人的擁護。

這不,時隔多年後,Android 陣營又迎來了一款瀏海螢幕產品三星 Galaxy Tab S8 Ultra,甚至還因為太受歡迎,三星不得不在美國暫時停售這一產品。

這些都證明了一件事情,瀏海螢幕固然是個妥協的設計,不夠好看,但只要用得好,其實能帶來不錯的實用價值。

除了更大的螢幕,瀏海也在引導你學習手勢操作

在眾多瀏海設計嘲諷者中,三星無疑是最出色的一位,用一條廣告,三張臉,繪聲繪色地調侃了 iPhone X,直懟劉海是個不好看的設計。

▲ 三星拍廣告懟 iPhone

可是沒過幾年,這位出色的嘲諷者轉頭就喊出了——真香,大膽地在 Galaxy Tab S8 Ultra 上採用瀏海螢幕設計。

根據 sammobile 報道,Galaxy Tab S8 Ultra 在美國發售後供不應求,三星不得不暫停銷售。

人們對於大螢幕的追求,讓瀏海螢幕成為可以容忍的設計。

▲ 三星 Tab S8 Ultra 小瀏海,換來了更極致的「四邊等窄」. 圖片來自:PCworld

除了小,Tab S8 Ultra 的劉海位置也獲得了一部分人的認可,知名科技博主 MKBHD 在上手視頻中表示,劉海橫向居中放置比縱向居中更好,橫向更符合人們一直以來的使用習慣。

除筆記、閱讀等小部分場景,無論 iPad 還是 Android 平板,都是橫向使用居多。

當然,瀏海終究是技術發展過程的一個妥協設計,帶來更大螢幕的同時,它也引發了一些交互問題,比如內容遮擋和交互按鈕遮擋。

前者基本沒有辦法解決,只能調整內容,後者則要靠應用廠商跟進調整 UI 和各種交互按鈕,這並不是一個好解決的問題,即便現在絕大部分應用都完成了針對性的優化,仍然會有漏網之魚。

我的備用機 Pixel 4a,在使用 B 站觀看影片時,緊貼螢幕邊緣的菜單按鈕會和左上角的前置攝像頭重疊,導致無法點擊菜單鍵,只能靠翻轉螢幕方向解決。

瀏海讓 iPhone 進入了全面屏時代,手勢替換按鍵成了主要交互方式,同時也帶來了「可發現性」問題。

▲ 蘋果專門推出了視頻介紹手勢操作. 圖片來自:Designing Fluid Interfaces

手勢操作不像按鍵,它是不可見的,如果不是長期肌肉記憶,人們很難記清楚手勢對應的功能,比如現在仍然有不少人不知道點擊 iPhone 頂部螢幕可以回到文章最初的標題部分。

應用多、操作手勢多,很可能會引發交互混亂問題,明明滑動了手機卻沒有反應,至今都算不上好用的 iPhone 側滑返回 手勢就是例子。

要想每個人都能按要求固定手指滑動的方向、幅度等,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廠商們要非常精細地調整手勢觸發的靈敏度。

用實體設計區分和引導是不錯的解決方法,iPhone 上持續存在的小橫條就是提示人們它替換了 Home 鍵,引導人們記住手勢。

iPhone X 之前的控制中心是從底部上滑觸發,如今這部分給了小橫條,控制中心就調整到從螢幕頂部右上方下滑喚起,而瀏海將螢幕頂部分割成了 2 個交互區,引導人們左邊下滑和右邊下滑是不一樣的功能。

▲ iPhone 喚出通知中心的交互變遷

左邊對應通知欄,而右邊對應控制中心。有了 iPhone 的手勢交互鋪墊,iPad 走向全面屏設計,用手勢替換按鍵才能如此順利。

這種以實體元素引導人們交互的設計在業界十分常見,比如華為服務卡片功能,就是在每個支持的應用下方設計一個白色的小橫條,提示用戶這是可交互的,對著應用輕輕上滑就能展開卡片。

▲ 支持華為服務卡片的應用下有小橫條提示用戶可交互

瀏海設計是無挖孔真全面屏到來之前的技術妥協,但也具備實用價值,實體劉海在引導人們熟悉手勢上同樣盡了一份力,為那個一整塊全是螢幕的未來做准備。

有瀏海,就一定得有 Face ID 嗎?

面容識別(Face ID)是與瀏海螢幕之間的關系就像是燈芯,有你有我,交纏在一起,沒有面容識別的瀏海螢幕一度被吐槽「為了瀏海而瀏海」,即便是 MacBook Pro 也逃不開。

從 iFixit 的拆解對比圖中也可以看到 iPhone 13 的瀏海模組是比 MacBook Pro 瀏海模組要小的,還有富餘空間。

▲ iPhone 13 瀏海比 MacBook Pro 小. 圖片來自:iFixit

MacBook Pro 沒有用上 Face ID 的原因,我在 之前的文章 中已經提到了,手機劉海內部包含的攝像頭和 3D 結構光模組更大,電腦薄薄的螢幕放不下。

之後 MacBook Pro 能否用上 Face ID,就得看之後技術能否迎來突破,用更小的模組替換。

瀏海所帶來的 Face ID 功能,體驗就一定好過指紋識別嗎,沒有固定的答案,前者是被動式體驗,後者是主動式體驗。

▲ MacBook Air 上的指紋識別

在電腦上,Face ID 體驗不一定比指紋好,由於面容解鎖是被動的,有時候你並不一定想解鎖電腦,但識別到了面部之後電腦總歸會自動解鎖,因此增加一步「按下任意按鍵以解鎖電腦」就會成為通用解決方案。

最終都是按鍵解鎖,指紋識別其實更不容易按錯鍵解鎖,使用體驗反而更好。

面容識別的體驗優勢體現在一些非主動操作的場景,比如 iPhone 新通知自動亮屏,拿起手機點擊通知的同時手機也識別到了人臉,自動解鎖進入對應的 app 界面。

指紋解鎖的手機完成同樣的操作步驟更多,先得按指紋解鎖,下拉通知欄,點擊才能進入同樣的界面。

快捷拍照也是一樣,人們在鎖屏界面長按相機快捷鍵與面容解鎖幾乎是同時進行的,而通常搭載指紋識別的手機快捷拍照往往僅支持拍照和查看新拍攝的圖片,手機仍然是未解鎖的狀態。

實際已經有廠商注意到了指紋識別主動體驗和面容識別被動體驗的差距了,vivo Origin 系統解鎖功能,支持直接拖拽應用或服務到指紋區,解鎖手機的同時直接進入相應的應用,要是未來可以加入直接拖拽通知進入相應的 app 界面就更好了。

▲ Origin 解鎖功能

目前主流的兩種識別方案,指紋識別和面容識別其實在體驗方面是各有優勢的,瀏海也不是非要和面容識別強行綁定,實用和合適最重要。

以三星 Galaxy Tab S8 Ultra 為例,超聲波指紋體驗並不差,無論是解鎖還是支付安全性,都經過了考驗,換成支付級別的面容識別,意味著瀏海區域要放下 3D 結構光模組,瀏海更大,視覺觀感不如現在好。

▲ Galaxy Tab S8 Ultra 的瀏海由前置雙攝模組組成. 圖片來自:PCworld

而且 Galaxy Tab S8 Ultra 作為平板,機身非常薄,僅 6mm,能否放下完整的 3D 結構光模組還不一定呢。

有 Galaxy Tab S8 Ultra 這樣成功的先例存在,之後可能會有更多廠商嘗試在平板中引入劉海設計以獲得更大的螢幕,但將支付級別的面容識別,與瀏海強綁定的消費級硬體廠商,只會有蘋果一家了。

自 iPhone X 引入瀏海設計已經過去了 4 年多,我們甚至已經在小米 MIX 4 上看到了那個「真·全面屏」的未來,技術的發展讓瀏海螢幕不再是一面倒的「熱門」設計,家家都用瀏海螢幕的時代過去了。

▲ 小米 MIX4

現在,是時候暫時放下美醜的爭論,回過頭來看看那些重新用回瀏海或堅持採用瀏海設計的產品,是不是真的具備實用性,是不是真的能帶來體驗提升。

設計不止於美醜,是否為你我帶來了正向價值同樣重要。

題圖來自:cellphone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PPSO”(ID:appsolution),作者:周宇,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三星Galaxy Tab S8系列平板電腦這裡買!Yahoo生日慶滿5千送500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