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人口紅利進入倒數計時 不只中高齡就業 學者:重點要移到高齡就業
近年來,我國缺工問題嚴重,除了少子化、台商回流、美中貿易戰等因素,進入後疫情時代,產業復甦卻讓勞動市場的缺工問題再度浮出檯面。引進移工並非唯一解方,政府部門將目光轉向中高齡及高齡者,祭出多項津貼、補助計畫和僱用獎助,就是希望企業能將他們納入「人才」選擇,只是成效究竟如何?
專法上路2年多 立委質疑:高齡者勞參率慘輸日韓新
回顧今年4月12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於本會期首度邀請勞動部長許銘春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當時,國民黨立委張育美就針對中高齡勞參率提出質疑,一是《中高齡就業專法》上路迄今,每年投入促進中高齡者就業預算逐年增加,從2019年的17億元,到2023年增至23.7億元,增幅近40%。
但在同年度,中高齡者的勞參率從63.57%提到高至65.87%,而高齡者的勞參率從8.5%提高到9.76%,兩者分別僅增加2.3%及1.26%,但成效難以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根據國發會資料,2021年日本高齡人口(65歲以上)的勞參率為25.3%,新加坡為32.9%、韓國36.3%,都遠高於我國。
另一個問題,張育美直指,勞動力發展署推出「職務再設計與就業輔具之輔導及補助」,遭到業界反映,補助概念過於抽象,雇主難以了解意涵,又缺乏具體的成功個案與操作指引作為參考,導致雇主申請意願不高,是否需要進一步改進。
企業接納意願低?勞動部再推「升級版」要年增10萬勞動力
許銘春也坦承,中高齡就業服務計畫成效不彰,主要是55歲以上仍有努力空間,而勞動部也訂定「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計畫」,自今年起為期3年, 預計每年至少增加10萬名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勞動力。
根據國發會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報告,我國工作年齡人口相對充沛的人口紅利期間將於2028年結束,不僅逐年減少,且漸呈高齡化,依中推估結果,45至64歲占工作年齡人口比重預估由2022年的43%,上升至2070年的49%。意味著2028年後,工作年齡人口下降,青壯年負擔較重,就需要中高齡及高齡者的人力補充。
只是企業對中高齡跟高齡者的接受度有多少?根據104人力銀行4月最新統計,受到少子化影響,又國內55歲以上勞參率低於日韓,統計2020年3月至今年3月的數據,企業標註歡迎中高齡的工作機會從6.3萬個,成長到18.1萬個,3年成長近3倍。
而企業主動邀32.7萬名中高齡者面試,相較於2020年3月的13.9萬人,3年來成長2.3倍;中高齡工作占整體工作的比率,在3年來也從9.5%上揚至17.6%,增加8個百分點。
另觀察釋出的職缺,104人力銀行分析,中高齡快速上工的3大機會區,分別為批發零售業2.6萬個、不動產業1萬個、住宿服務業8000個工作機會最多,主因為民生消費產業疫後大噴發,以及原本缺工的壓力相對嚴重。
中高齡就業突破66% 學者:未來要仿效日本 重點放在高齡者
中高齡和高齡者就業似乎過於集中在部分產業,對此,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受訪時說,主要有許多雇主的用人觀念跟策略上仍對中高齡或高齡者帶著「有色眼鏡」。
首先是擔心體力、記憶力跟學習力的問題,以及應變速度會不理想;其次是中高齡或高齡者已有社會經驗,面對雇主或主管的意見、方式會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對調度指揮有意見,反而剛畢業或社會經驗不多的年輕人會相對好管理。
最後是涉及務實的薪資問題,李健鴻指出,有些中高齡或高齡者過去有主管職的經驗,薪資也不會太低,有些人有經濟因素考量,薪資調整幅度降不下來,雇主也無法給予較高的待遇,就會難以媒合。
不過,李健鴻認為,相較多年前,許多企業的用人觀念及對中高齡的接納度有明顯調整,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今年3月中高齡者的勞參率為66.05%,確實逐漸提高;反觀高齡者的勞參率僅9.89%,應該要把重點放在這裡,畢竟雇主會越來越沒有選擇。
李健鴻舉日本為例,許多大廠只要高齡者有經驗都張開雙臂歡迎,他曾看過應徵的布條上寫著「70歲以上,只要有經驗就可以」的字樣,既然社會和企業對中高齡就業的接受度逐漸提高,相信未來也會慢慢接納高齡者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