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恐龍成為標籤時⋯這群「喵法官」和「檢仔」有話要說

文/王立柔 攝影/余志偉

「喵法官法庭日常」Facebook粉絲專頁的部份小編們。
「喵法官法庭日常」Facebook粉絲專頁的部份小編們。

在網紅貓當道的今天,打開Facebook搜尋「喵法官法庭日常」粉絲專頁,也會看到大頭貼裡一隻喜馬拉雅貓在玩球,臉黑黑的、萌萌的樣子很惹人愛。但隨意點開一篇網誌,才發現這不是普通的貓專頁,而是由一群法官成立的社團。

法官也玩臉書,還在臉書上寫網誌?法官跟貓到底有什麼關係?

賞貓學法律,兩個願望一次滿足

「喵法庭日常」不是來跟大家說「法官很好,你們都誤會我們」之類的幹話,而是想傳達法官真實的一面。不管你當它是志業也好、職業也罷,從事這職務的人其實就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

〈法官的社會經驗〉,鬼怪喵

原來,「喵法官法庭日常」是由33位法官共同成立的團隊,散布各地的他們幾乎全在40歲以下,是法官界的青壯年世代,因志同道合集結起來,在2017年3月18日創立粉絲專頁,平時抽出時間貼文、畫漫畫,分享生活與工作上的心得趣事,從中偷渡一點法律小知識或對政策的見解,希望能在司法聲望日益低落的今天,促進與民眾的溝通,消弭對立。

「貓」既是多位法官回家後膜拜的對象,也是用來拉近讀者距離的軟性元素。發文時,法官們幾乎都有自己專屬的貓代號,像是這次接受《報導者》專訪的「鬼怪喵」、「坂本喵馬」、「神聖貓使(Holy Cat)」、「喵Vouge」……。百喵齊放的搞怪名稱打破了法律菁英的高冷形象,而他們受訪時互相笑鬧、吐槽的樣子,也是極其普通卻少有機會被看見的一面。

「我們不是要幫司法擦脂抹粉,至少能做到名實相符就好……該承受的承受,能釐清的釐清。」

說這話的是台北地方法院法官「鬼怪喵」,他是這個團隊的創始人。鬼怪喵表示,法界有著「法官不語」的傳統,認為法官應默默承受輿論,留待歷史評斷,而不是即時回應外界批評,但有些事情如果都沒有人出來解釋,有時就會流傳錯誤的資訊,而民間與法界若缺少互信,司法改革之路很難繼續走下去。

千錯萬錯法官錯?跳到黃河洗不清

聽起來,在這個盛行批判「恐龍法官」的時代,法官們也有些委屈想被平反。

在雲林地方法院擔任法官的「神聖貓使」說,台灣最常見的誤會就是要不要羈押的問題,羈押在法律上是保全的手段,而不是在進行處罰,但民眾常常把羈押跟判刑給搞混,看到達官顯貴沒有被羈押,就覺得怎麼沒有處罰他?

神聖貓使也說,每次有法官根據嚴格證據法則對社會矚目案件下了無罪判決,就會引起軒然大波。此外,很多事情不是司法可以處理的,像食安問題,主要應由行政機關建置一個更好的系統,司法只能善後,可是人們對於司法可以實現的結果有無限的期待,「期待落空之後就森七七」[1}。
[1}森七七:網路鄉民用語,意即生氣。

台北地方法院法官Eva也贊同地說,她遇過詐欺案件的被害人認為「我告他,他就應該要把我的東西全部買回去!」事實是,法官無法替他做到這些事情。

離開法院,生活也不乏有苦難言的時刻,在花蓮地方法院任職法官的「坂本喵馬」回憶說,他剛當上法官那年,一些親戚立刻拿著自己的訴訟案跑來問問題,但司法院的法官倫理規範禁止法官代行律師職務、針對個案提供法律諮詢,於是他一概拒絕。即使他解釋了原因,仍落得被討厭的下場,親戚都以為他很傲慢。

坂本喵馬更觀察到,台灣的法治教育雖普遍不足,其中更有城鄉差距,他在偏鄉常看見民眾甚至分不清檢察官跟法官,收到傳票來檢察署時,就以為見到法官,到了法院時則困惑「為什麼要被問兩次?」

也因此,「喵法官法庭日常」的成立初衷包含兩個,除了讓大家更了解法官在幹什麼,也想從事「法普」教育。網路上有許多「科普」文章,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同樣的,法普正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大眾傳播法律知識、發揚法治精神。

包青天其實超亂來,害到現代法律人

例如,神聖貓使看完韓國電影《與神同行》之後,寫了一篇「陰間VS陽間刑事訴訟法的東西軍對決」,比較電影裡與台灣現實世界裡的刑事訴訟制度。另一位法官「月光下的貝加利亞」則以搞笑口吻開創《包青天在台灣》系列網誌,透過古籍中的相關記載以及1990年代爆紅的包青天電視劇,探討包青天辦案是否符合現代法律程序?

事實是,在〈牛舌案〉中,包青天以被告自白作為唯一證據,已經違反了現行《刑事訴訟法》第156條第2項規定,他釣出犯人的過程更涉及陷害教唆。至於〈烏盆記〉,包青天甚至以「觀落陰」的方式來取證,這在今天的台灣當然不適用,包青天也以詐欺方式取得嫌犯自白,按照現行法律,這樣的自白應該是沒有證據能力的。

雖然說戲劇只是戲劇,不會每一個細節都符合現實,但在電視劇及文學創作的強力渲染下,包青天儼然成為「鐵面無私」、「公平正義」的代名詞,深入人們內心。這不僅讓法官頭痛,也讓實際上在追緝犯罪的檢察官有點困擾。連結至報導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