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賴清德遇上黃埔百年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再過幾天,將迎來陸軍軍官學校百年校慶,國防部日前藉公布預演之名,預告賴清德將全程參與典禮,唱國歌、向國父遺囑行禮、朗誦軍人讀訓一樣不少,但,賴清德的政治主張,本就與黃埔傳承的歷史與精神涇渭分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黃埔99周年校慶時,主持典禮的國防部長邱國正竟未唱國歌,也未向國父遺像行禮,讓不少陸軍軍官學校校友大感詫異,今年瞪大了眼睛,賴清德稍有政治智慧,當然會選擇行禮如儀。只是,這些儀式的背後乃是中華民國立國根本與黃埔建軍之源,國父遺囑既是要求中國之自由平等,軍人讀訓更是在日本侵略日亟的背景下,要求軍人拯救國家民族,無視這些背景,機械式的發聲了事又有何益。在去中國化的背景下,校友的標準也降低了,還要以賴清德能夠行禮如儀為幸,這真是正統所為嗎?

賴清德行政院長任內通過的所謂「轉型正義」與「年金改革」,實際上都剛好與黃埔百年的成就及精神大相逕庭。所謂「轉型正義」將威權統治時期定義為民國34年8月15日盟國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日,豈不意味著,黃埔師生浴血奮戰的抗戰8年毫無價值,甚至貽禍台灣同胞?事實上當然並非如此,若無黃埔犧牲,光復台澎,並非出身顯貴的賴清德,大概很難在日本統治下接受高等教育,出任重要公職;賴清德在競選總統時,也曾津津樂道,當年在金門前線擔任醫官,聽長官訓話,看同僚刻苦的情景。但除了選舉時說說,他不僅沒有為退伍軍人爭取福利,反而讓他們因權利被剝奪而走上街頭,原因無他,民進黨認為退伍軍人心繫藍營,且有濃厚的大中國情結,最好與現役軍人分別對待。向國防部訴苦的于北辰大概忘了,他也是退伍軍人一員,不得母校其門而入的,不是只有他一位,絕大多數的黃埔校友,在百年校慶時,待遇基本一樣。

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喊得大聲,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就在哪裡,但一個自棄憲法,總統公然宣稱國號也可以是台灣的中華民國,怎麼也難與黃埔建校時的崇高理想有所連結。黃埔精神最令人動容處,是當日師生以最為貧乏的資源,響應了中山先生「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時代召喚,以具體行動、實際犧牲東征統一廣東、北伐統一中國、抗戰捍衛民族,進而光復台灣。若稱今日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有相當部分應該歸功於黃埔師生也不為過,從這樣的高度與基點,後進才能自豪地宣稱自己意欲繼承黃埔正統,試問,顧立雄的思想是如此嗎?而顧立雄上任後,宣稱取消聯兵旅正步閱兵,更讓人聯想,是不願在大操場上,一遍遍聽到某某部隊的黃埔淵源與抗戰功績,乾脆取消了事。軍人精神的鍛鍊,在操場、更在戰場,一支捨不得流汗的部隊,又豈能期待無懼於生死?

民進黨執政去中國化,黃埔既已建校百年歷史,哪能不受影響?(作者為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