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ChatGPT引爆話題,「+AI」已成企業必備思惟?

搜尋市場的AI大戰,在ChatGPT和Bing結合後已然開打,但生成式AI的擾動絕不僅止於此。隨著AI應用全面擴散,企業該做哪些準備才不被淘汰?請聽國內專家,iKala執行長程世嘉這麼說。

ChatGPT上線以來,已成為史上使用者增加最快的應用程式,2個月內便累積1億名經常用戶。而當自家搜尋引擎Bing有了火紅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模型支持,讓微軟竟可以挑戰谷歌(Google)長久以來宰制搜尋市場的霸權。

因為,結合OpenAI模型、且能取得當前網路資訊的Bing,讓試用的《華爾街日報》(WSJ)記者宣稱,不僅是網路搜尋這件事將會改頭換面,人類獲取資訊、以及人類與機器互動的方式,都會產生巨大變化。

這個AI風潮,不但逼得谷歌提前發表他們的聊天機器人Bard。太平洋彼端,中國大陸搜尋龍頭百度的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也準備在3月現身。種種跡象顯示,搜尋引擎的AI大戰已然開打。但生成式AI的意義遠不僅止以文生圖、自然對話。

AI闢出的新戰場何在?台灣企業又該注意哪些趨勢?

iKala 程世嘉:ChatGP猶如破壞式創新 「+AI」是未來

2022年ChatGPT橫空出世時,深耕AI服務多年的愛卡拉(iKala)執行長程世嘉直言感到「震驚」,「以為大約還要三年才能做到這種程度。」他說。

雖然ChatGPT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回答的內容,更無法驗證答案是否符合現實情況,數學能力也還有待加強。但程世嘉認為,ChatGPT帶來的最大影響不在於自身表現,而是讓社會大眾對AI所能做到的事真正「有感」。

目前消費者在電商網站上看見的購買推薦,背後便有AI技術。大眾熟知的語音助理Siri、Alexa,以及許多網站裡的客服機器人,也是AI成果。但這些前例,不是沒有直接與大眾接觸,就是能辨識、回應的範圍有限,完全無法做到自然對話的程度,更遑論ChatGPT展示出的前後文推理能力。

愛卡拉(iKala)執行長程世嘉。蘇義傑攝
愛卡拉(iKala)執行長程世嘉。蘇義傑攝


「ChatGPT出現以來,顛覆了很多事。一個是人們對AI不熟悉,另一個是人們(懷疑)AI能做到什麼事。這些它都打破了。」程世嘉說,「ChatGPT讓大家與AI的距離一瞬間縮到零。」

也因此,從電商到交友軟體,各大小規模企業紛紛宣告AI布局或應用,就怕自家服務在消費者眼中顯得跟不上時代。

程世嘉認為,無論本業為何,「+AI」是各企業接下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投資、併購,或是與外部團隊合作,是獲取或強化企業AI能力的三大選項。

AI常被比喻為電力,將為人類社會帶來類似的顛覆性改變。目前在台灣,製造業、科技業等產業,已常用AI提升產品良率,進行預防性維修。但在生成式AI這樣需要大筆資金、巨量數據與強大算力來發展的領域上,台灣的成果較為有限。

程世嘉認為,全世界只有少數科技巨頭,是同時擁有布局全球的資料中心、龐大數據、強大算力、高額資金與頂尖研發人員,目前也只有這幾家企業有能力發展出最先進的AI模型,進而成為AI時代的「基礎設施供應商」。

如果AI是下個時代的電力,這些科技巨頭將成為新的電力公司。一般中小企業無法也不需要去爭搶建設電網的工作,而是要思索如何將這項能源應用在自己的業務上。

KPMG謝昀澤:一般企業要想著如何介接AI找到新商業應用

KPMG台灣所顧問部營運長謝昀澤便指出,無力自行訓練生成式AI模型,不代表無法在這波變遷中找出商機。「一般企業要想的是,如何透過介接AI模型,找出自己的商業應用價值。」謝昀澤描述,「大錢他賺,小錢你賺嘛。」

生成式AI有其特質,謝昀澤觀察,四大因素決定哪些領域最利於這項技術的商業性應用。

首先是已擁有巨量樣本數的資料庫,可以訓練AI模型。如先前擊敗高段棋士們的AlphaGo,就是透過大量圍棋棋譜訓練而成。第二,這些歷史資料具有強因果關係,而非邏輯推理。第三,該領域已有明確答案,且有人類專家可協助辨錯。

KPMG台灣所顧問部營運長謝昀澤。KPMG提供
KPMG台灣所顧問部營運長謝昀澤。KPMG提供

最後一個,是該產業本身就具有高度商業價值與影響力,而非一些冷門或資本過小的市場,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謝昀澤認為,綜合四項考量因子,最適合讓生成式AI發光發熱的會是醫療、生技,以及金融等產業。無論是醫學影像判讀,開發新藥,信用風險預測,都有AI發揮之處。

但程世嘉也指出,由於醫療、金融等產業較受特殊法規限制,諸如電商、遊戲等網路原生的企業,在採納AI上可能走得最快。

AI團隊成企業「中央廚房」 為各單位供應超級食物

程世嘉直言,企業要研擬AI策略,就要先有數據策略,「數據就是下一個戰場。」

人工智慧發展已有70年之久,技術突破的關鍵點,就是海量數據。谷歌、臉書與亞馬遜等科技巨擘也深知數據的力量。AI框架、模型可以開放,但各公司皆守好手上的巨量數據,因為這才是競爭優勢所在。

除了提供網路數據洞見,愛卡拉也協助客戶自建數據中心。程世嘉觀察,企業們不再簡單地將營運數據拱手送給谷歌這些大平台,而是開始蒐集、管理散落在各部門的各種數據。

愛卡拉自身營運的模式亦是如此。除了自己的數據中心,也有一組核心AI團隊,分析內、外部的數據,為各單位賦能。具體怎麼做?程世嘉舉例,其他人做業務開發,可能是打陌生電話、寫陌生郵件,但愛卡拉行銷單位是根據AI團隊提供的市場脈動分析,直接對焦、聯繫有需求的對象。

「這種策略,沒有數位科技、沒有AI,是辦不到的。」程世嘉說。

但倚賴數據的程度提升,也伴隨著更高的資安風險。謝昀澤觀察,從歷史紀錄中找出系統的資安弱點,也是生成式AI的擅場。這可能受到駭客利用,提升攻擊力度。對頻受網路攻擊的台灣而言,更不可不防。

生成式AI可提升深假(deepfake)的影音品質,降低詐騙內容的生成成本。對大眾以至於企業來說,都需要提升相應的警覺性與資安投資。

陳之俊攝
陳之俊攝

AI發展加速中 企業布局須全面

如今生成式AI大戰浮上檯面,資本蜂擁而至,AI發展勢必加速,影響社會的腳步也會加快。對於連數位化轉型都還沒跨出幾步的企業來說,現在該如何是好?

程世嘉描述,這就像是自己還在騎腳踏車想追轎車,但現在看到子彈列車已經呼嘯而過。他指出,要發展AI,就要有數據,數據又要靠雲端收集。

「所以AI就像火車頭,後面拉著大數據、雲端產業兩節車廂一同加速前進。」程世嘉說,「乘客還是得先做好雲端和大數據(布局),再前進AI。接下來,雲端、大數據產業都會持續蓬勃發展,支持AI前進。這是我們預測整個產業的樣貌。」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2023數位趨勢:組織啟動數位變革,人資長、資訊長得先合作
2023數位趨勢:web3時代,行銷長必懂的致勝關鍵字
AI風險》別跟ChatGPT聊太多,個資可能被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