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VAG都要關廠裁員 台灣要如何自處

VAG的全名是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也稱為Volkswagen Group,中文為大眾汽車股份公司。這是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之一,旗下擁有多個著名品牌,包括Volkswagen、Audi、Porsche、Lamborghini、Bentley、Bugatti等。然而,最近這個德國車企龍頭企業卻面對空前的經營困難,而當中又會不會與台灣車企的情況相似?

大眾的汽車

VAG集團旗下的Volkswagen(簡稱福斯),一個源自納粹德國統治下希望實現真正大眾汽車的概念,即一款價格適中的汽車,讓每個德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汽車,而這家將近開業90年的德國巨頭車企最近卻一直傳出負面消息。負面消息由德國的位於埃姆登(Emden)的工廠開始傳出,埃姆登工廠與台灣與有長久的關係,當前台灣福斯在售的車款Arteon、電動車ID4與以往的Passat系列等車款都是從埃姆登的工廠組裝並直送台灣。

但作為大眾的汽車,現在卻撐不起、保不住在埃姆登市工作的大眾,從削減學徒保障名額開始,再到資方撤銷原本從1994年起至2029年承諾就業保障協議,即保證不裁員,再到考慮關閉其主要生產電動車ID4系列位於德國的埃姆登(Emden)的工廠。當面對電動車轉型期的陣痛連德國VAG集團都需要考慮關廠止血的同時,剛剛通過要求國產車要逐年提高至最終35%零部件由本地生產的台灣車企又會如何面對?

國產車的價值

德國的電動車目前正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原因在於Tesla在電車市場中的市佔率持續高企以及中國製平價電動車低價傾銷歐美的策略下,令一眾傳統車企例如VAG系以及BENZ等都難以在電動車市場上維持他們汽油車年代的輝煌。大眾汽車是希望為德國人提供門檻低的汽車,台灣的國產車理論上亦是希望達到同一個目標,透過以全散裝零部件進口至本地組裝(CDK模式)來達到減低成本,保證本土汽車工業的同時亦令台灣可以以更便宜的價錢向市民提供代表通行的選項。

理論上,國產車的價格一定會比進口車的價錢來得便宜,少了運輸成本本來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價格優勢,但台灣對零部件進口收取的貨物稅加上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本來就已經令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價差大幅縮減,因此實際情況下國產車已經不一定能夠繼續達成像德國大眾汽車一樣的願景,其性價比與進口車已經相差無幾。

澳洲國產車企崩潰的經驗

澳洲本土品牌Holden、福特與豐田都曾經在澳洲本土有其汽車生產線,並且已經有數十年的生產歷史,但最後卻以在2017年全部關閉作為終結。在Holden和Ford等澳洲本土產線關閉之前,澳洲本土製造的車輛銷售比例曾經是較為顯著的,在2000年代初期,進口車的比例約為60%。然而,隨著全球化和進口車的增長,進口車逐漸佔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到2010年代中期,這一比例上升至約80%。澳洲本土車企難以應對來自日本、韓國和歐洲的價格和技術競爭,最終導致本土汽車產業的全面結束,改為以全面進口的形式來在澳洲銷售。

台灣車企會不會步上澳洲的後塵?

汽車是人類機械工程的技術結晶,同時亦是軍需相關行業的根本,台灣政府希望保障本土國產車有足夠高的零部件自給率其實是無可厚非的,但激進而快速的政策落實會不會反而因成本大幅上漲轉嫁至台灣市民身上從而令消費者直接放棄國產車市場,轉投進口車的懷抱?這會不會反而令本土車企的生存空間像澳洲一樣面臨崩潰的局面?這個我們需要留待市場給予政府的反應,而政府亦應該保持關注汽車產業的情況,適度有為的在其施政上保留彈性,應對全球化下高速改變的經濟形態。

作者》關山月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政治認同撕裂以外的社會與文化撕裂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香港人在台灣面對政治認同的撕裂
演算法下的集體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