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區手記/「他者」、方方與中國新冠報導思辨

不久前,有一位華盛頓郵報記者在推特抱怨,已經一兩月連篇累牘報導中國新冠,為何讀者仍將中國作為「他者」,難以將異國土地發生之異事,與自身相聯。

武漢本地作家方方「武漢日記」的英文版本,已經確定將由世界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哈珀科林斯出版集團(Harper Collins)發行,電子版預計在6月上市。

官方網站的介紹中書寫:「為了接近持不同政見者的底線,方方付出了代價」、「作品是威權國家對監禁生活的獨特審視」。

方方英語版的「武漢日記」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版。(取自哈珀科林斯出版集團官網)
方方英語版的「武漢日記」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版。(取自哈珀科林斯出版集團官網)

方方英語版的「武漢日記」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版。(取自哈珀科林斯出版集團官網)

➤➤➤疫情失控誰之責中國輿論追問:記者使命是什麼

在報導國際議題時,並非覆蓋議題本身,就可自然而然令讀者共情,或是與自己所在社會感到最基本的聯繫,當用他者眼光,把新冠描述成一樁只能在集權國家發生、又幾近荒誕的黑天鵝事件,且選題角度又都近於「全民鎖國是否有悖倫理」時,又何來自然能與讀者相親一說呢?

方方的日記能在美國出版,是一件好事,不過試想如果這是一位義大利倫巴第作家的日記,封皮只需說「鞭撻入裡、感人至深」就好。但是因為是中國,出版社又再次選擇一個個人抵抗威權的敘事模板,拒絕將中國首先作為一個可以共情的受災國之一,還是要首先凸顯政體上的不同,並以此來作為賣點。

在武漢的作家方方「日記」受到高度關注。(中新網)
在武漢的作家方方「日記」受到高度關注。(中新網)

在武漢的作家方方「日記」受到高度關注。(中新網)

當寫到中國封城是否有悖倫理時,是否又想過在現在每篇文章中都不會缺席的公衛專家呢,為什麼不在彼時,也問問他們的專業意見?

當寫到唱歌,何故義大利人是有想像力、創意,中國是「向外界呼救」?同樣是醫護人員跳舞,何故英國是「鼓舞人心」,而中國就變成政治宣傳手段?當寫到幫助外界,何故部分國家是人道主義,而中國就只是公關技法,是植入軟實力(position soft power)?當寫到驅逐記者,中國是把人扔出去(throw out),而美國只是在減少人數(cut the number)。人類的斟詞能力,若不出一本意識形態近義詞大辭典,未免也有些可惜。

➤➤➤經濟學人:中國發動大外宣 要全世界感謝老大哥

必須指出,華郵、紐約時報等媒體,在報導國內事件時,通常俱有新聞的專業主義與倫理,也並非說當他們的目光投射於國際議題、投射於中國時,就存在某種惡意;但這同樣是思想的怠惰、慣性與懶政,彷彿如果一個中國人,如果他不有點異見,他這個人,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個獨一無二鮮活的人,就很難齊齊整整,存在在目前西方媒體的敘事之中。

如果說在中國發生的事件,都可以簡化成一件「在威權國家發生的政治性事件」,長期以往地向讀者輸出。那麼很難再理性指責讀者置若罔聞、不得要領,也很難對有人開始用「中國病毒」忽然表示那樣強烈的震驚。

➤➤➤以死謝罪? 武漢日記作者方方遭公然威脅

武漢雷神山醫院。新華社
武漢雷神山醫院。新華社

武漢雷神山醫院。新華社

新冠大流行已經向我們指出,超越政體看問題十分重要,韓國防疫有效,並非全權得益於大規模檢測與民主政制,在不同政體的背後,東亞人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抗擊SARS的共同經歷、集體主義的服從心理、口罩文化,甚至是買房存款的消費觀念,也同樣值得探討。

當然,以上的看法,並非是在為某個國家、某種政體抗辯,批評中國早期抗疫有重大過失時,也可以批評美國早期防疫時的準備不足與聯邦、州之間的無法調和。

支持方方出版日記同時,也可以對出版社一貫的敘事模板感到倦怠,這從來不是一道選擇題。

➤➤➤點看更多更多精彩、動人的


鄭怡嫣圖檔
鄭怡嫣圖檔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1張圖:全美新冠確診破68萬例 紐約州死亡近1.5萬例
紐約法拉盛養老院染疫27亡 男子不滿 致電揚言「要射殺所有人」
驚悚! 新州養老院藏18屍 逾百老人確診 職員全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