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戶外餐棚存廢看法不一 顧客愛居民愁
在疫情期間,市府開放戶外用餐規定受到歡迎,但隨著疫情消退,戶外用餐已不再具現實意義,目前分布各區的戶外用餐區,有的被荒廢,有的則仍在使用;市議會提案擬將戶外用餐永久化,然而該項目占用街道,帶來環境、噪音污染,以及鼠患等,遭到居民抨擊,但對商家來說,拓展的用餐空間百利而無一害,雙方對於用餐棚存廢的態度不一。
市議會去年提出議案,建議使符合條件的戶外用餐棚永久合法化,但由於爭議不斷,提案拖延一年多,至今仍無進展,目前在曼哈頓華埠,有約十家餐館尚保留有戶外用餐棚。紐約中華公所顧問于金山表示,戶外用餐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現在該是重新回到疫情前的狀態的時候了。
社區人士陳家齡說,隨著天氣變熱,荒廢的用餐棚逐漸成為垃圾和污水積存的死角,成為街道髒臭的來源;同時用於搭建棚屋的一些木質結構經長時間曝曬開始腐朽,對於行人安全也是一個威脅。
餐館業者周女士在疫情期間聘請工匠在店外搭建了一組棚屋,花費不低。她說,當時專門請律師幫忙,嚴格按照法規章程申請道路建棚,工程也是按照永久性建築的標準施工,就是為了能夠長期使用。
她表示,天氣轉暖後,有不少顧客喜歡在戶外吹著風吃飯,從未考慮過要拆除它。
不同業者對於棚屋的態度也各不相同。擺也街(Bayrd St.)的綠波廊餐廳年初自行拆除了門前的棚屋,因為使用率低並且占用門口車位,影響生意。
位於巴士打街(Baxtar St.)上的一間披薩店保留了戶外用餐棚,該店內空間原本非常狹小,幾乎沒有地方擺放座位,搭了棚屋以後,反而「憑空」變出了至少三張桌子的用餐空間。
對顧客來說,戶外用餐常是春秋季節的首選。位於勿街(Mott St.)上的和合餐室幾乎是整個華埠戶外用餐區使用率最高的店家,店員表示,有限的戶外餐桌在天氣好時,相當受到顧客歡迎。
另外在擺也街上的一間戶外用餐棚則處於「半荒廢」狀態,棚屋的部分頂棚已經被拆掉,棚內衛生狀況也不佳,但未撤掉的桌椅卻為遊民提供了一個休息場所,還有一些附近居民坐在裡面休息、聊天、看報紙,但沒有進店消費。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新冠變種XBB狂襲中國 周確診恐上看6500萬例
「假金黨」紐約法拉盛捲土重來 華裔小心被騙
困住他了…流沙吸人 阿拉斯加遊客卡泥灘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