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 語言遲緩兒童增1成

醫師郭世勳表示,發展遲緩的兒童最好能在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導入常軌。<br />(記者湯朝村翻攝)
醫師郭世勳表示,發展遲緩的兒童最好能在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導入常軌。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醫院臨床統計,近來前來進行兒童評估,在語言發展的遲緩比例,從去年的70%上升到今年的80%,包括口語對話能力不好、腔調奇怪等;情緒發展的遲緩比例也從64%上升到70%,包括人際互動不佳、情緒無法處理等。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復健科主任郭世勳指出,大多數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不明,除了身體疾病,也可能受家庭或社會因素影響。有家長因孩子快2歲仍無法說出完整的句子而帶來就醫,經過詳細問診及檢查,推測可能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長期待在家沒有和外界互動,造成語言發展停滯。後來經過語言治療師的引導訓練,家長也配合加強互動,總算慢慢追上同齡的孩子。

兒童成長需要學習、互動、模仿,疫情期間因戴口罩,看不到嘴型,減少社交及互動,使得語言、情緒及動作發展的刺激不足,引發遲緩兒比例上升,推斷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是合理的,重要的是,發展遲緩的兒童不要被忽視,最好能在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導入常軌。

醫師說,從出生到6歲是腦細胞發展最快速的黃金階段,也是奠定幼兒生理及心理上的基礎,此時期幼兒在各方面發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郭世勳表示,及時出手才能讓慢飛的孩子發揮最大潛能,而且孩子的遲緩問題單從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必須透過專業的評估才能窺知全貌。像在門診中,有家長以為孩子只是說話比較慢,進一步診察後,還發現有手部操作功能不足、認知困難等問題。

郭世勳提醒家長,孩子的發展需從認知、語言、動作、情緒等多面向進行整體評估,如果出現比同年齡兒童明顯落後的現象,就要儘快到醫院評估,把握早期療育的時機,以免抱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