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汙名化 亞洲餐館年損74億 流失客源高過其他餐廳

「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雜誌最近在網路發表一份報告指稱,2020年也就是疫情爆發第一年,受到中國汙名化負面影響,全國亞洲餐廳客流量流失遠遠超過其他餐廳18.4%,累計營收損失更高達74億元。

對此,明尼蘇達華人社區中心(Minnesota's Chinese Community Center)公共政策主任利普斯基(Justin Lipsky)直言74億元的損失其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2020年3月疫情爆發後幾個月,雙子城(Twin Cities)地區華人餐館面臨社群媒體仇恨言論以及直接砸破門窗等破壞行為,尤其長期以來對中國食品既定的廉價、汙穢等刻板印象,使得亞洲餐館經營陷入困境。

而且該報告顯示一項令人錯愕的現象,非中國餐館的亞洲餐館客流量下降幅度竟然超越中國餐館。

為了調查消費者對中國汙名化的外溢效應,研究團隊發現許多人無法辨別不同的亞洲美食,「我們實際進行調查,讓人們依餐廳名稱來區別種族,結果有人把「東京花園」Tokyo Garden誤認為中國餐館。」該報告作者之一的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政治學助理教授克魯彭金(Masha Krupenkin)表示。

當被問及哪個種族或族裔應對新冠病毒散播國內負起最大責任時,最常見的回答是「亞洲人」或「中國人」而非「沒有任何種族或族裔要負責」。

因此將責任歸咎於華人造成兩種現象,一是高估華人在亞裔人口所佔比重,二是誤以為中國食品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更大。

與疫情爆發前相比,疫情發生後網路反華言論點閱率激增,甚至與新冠疫情毫無關係,例如中國、共產主義等也成為網路搜尋熱門關鍵字。

克魯彭金指出,帶動反亞裔、歧視亞裔風向最關鍵因素之一是來自政治操作,「人們往往非常容易被政黨領導人帶風向,川普就是箇中高手,他直呼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並且徹底把矛頭指向中國。」該報告發現,亞洲餐廳客流量流失幅度最大的幾個州都是2016年普川勝選的票倉。

克魯彭金表示:「我認為,這就是風向何以被推波助瀾的關鍵因素,尤其共和黨內更是如此。」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田州流浪犬繫字條「媽媽無力再養,希望能愛我」牽動網友心
獨家/遭渲染成中國間諜無罪後 藏警昂旺:生活已毀
他的刺青她的名字 尼科爾斯母泣訴:聽兒痛叫 撕心裂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