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工程延宕 離岸風電拚快轉

政府的能源轉型目標,在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預估再生能源的占比要達到20%,是目前6%發電量的三倍以上,如何在4年內讓風電快速成長?專題「綠能的難題」,帶您了解國內風電現況和未來發展。其實,風力發電機可分為「陸域風機」和「離岸風機」兩大類,目前國內有316座陸域風機,大多在中部沿海一帶,密度逐漸飽和。不過,離岸風機的發展,卻是「風」興未艾,因為台灣被列為全球最優良的離岸風機環境之一,但離岸風機的發電裝置容量,目前只達到非核家園目標值的4.2%,如何迎頭趕上?

台電再生能源處長 蔡英聖:「(海面下)100~200公尺深度的基樁,再用船吊風機(到現場),再把風機直接吊上去(基樁),吊樁組裝。」

2019年,苗栗外海的離岸風電,成為國內第一個啟用的風場,裝置容量為12.8萬瓩。2年後(2021年),彰化外海第二個離岸風場運轉了,裝置容量為10.9萬瓩。國內目前運轉的這2座離岸風場,總電量23.7萬瓩,相較於2025年的570萬瓩目標,只達到4.1%。

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我們的(整體離岸風電)工期大概慢了6個月左右,主要是前1~2年,我們COVID-19疫情的關係,我們有一些設備進不來,我們是樂觀跟有信心,但是並不表示沒有困難。」

離岸風電還有很長的路,不過,陸域風電的裝置容量,達到了非核家園目標值的66.7%。

記者 張澤人:「記者所在的位置是彰化芳苑鄉的濱海地區,東北季風來臨,風勢強勁,連人都快要站不住了,透過鏡頭您可以看到,在記者背後的這排(陸域)風機,快速運轉,發電功率大幅增加。」

台電再生能源處長 蔡英聖:「東北季風過來的時候,它的風相對穩定,而且在這邊持續時間比較久,從苗栗、台中、雲林,這塊區域是我們(台灣)最好的一個風場。」

全台目前有316座陸域風機,光是彰濱工業區內,就有79座,占總數的1/4。

台電再生能源處管理師 黃雋:「(彰濱工業區)這個地方是全台灣(陸域)風機密度

最高的一個地方,未來離岸風電也是經由這個地方來併網。」

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台電的陸域風機,有67米、22層樓高度,目前東北季風來臨,發電量滿載,我們打開艙門一窺究竟。」

台電技術員 楊順傑:「風速達到(每秒)4米之後,它(風機)就會開始做一個(轉動),利用風能去帶動機械能,機械能再轉成電能。」

台電再生能源處科長 溫茂廷:「(風機)所有的發電量,其實是集中在9月底到次年的3月底之間,再生能源還是要靠天吃飯。」

占地1萬4500公頃的風電場,讓英國的綠能翻倍成長,在2020年8月,風電還突破全國總供電量的50%。

能源局副局長 李君禮:「事實上,有很多我們(台灣)綠能的制度,是在英國那邊,我們去看了之後,我們學習過來,做一些改良。」

原本九成能源、仰賴進口的丹麥,如今創造了綠能奇蹟,目前風電占全國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

丹麥駐台代表 柏孟德:「我們相信(綠能)是正確的做法,我們相信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來避免氣候鏈(異常),但我們也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政商合作)案例,由於政府制定的(綠能)政策,我們確實看到了廠商提出了創新的(綠能)解決方案。」

風電之路,也許難行,卻能行,因為國外的成功經驗,讓台灣的風機美景、綠能夢想,逐步實現。

採訪撰稿:張澤人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餐廳飯店退訂潮 解約賠償停看聽
亞洲唯一!新冠口服藥兩款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