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戰爭‧世界新秩序:中國和西方世界漸行漸遠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和西方世界漸行漸遠。(圖:Guillaume Bourdages/Unsplash)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和西方世界漸行漸遠。(圖:Guillaume Bourdages/Unsplash)

以巴衝突已經持續二十多天,很多新聞報導了戰場上焦灼、殘忍的畫面,即使遠離戰場也能夠體會流離失所的災民的痛苦。雖然是哈馬斯率先發動襲擊,但是以色列憑藉先進的軍火武器,很快發起有效的反擊。而關於本次以巴衝突的起因,很多專家認為,因為拜登政府改善了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這個協議會孤立哈馬斯的資助者伊朗,讓哈馬斯變成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所以逼得哈馬斯決定放手一搏。

在過去幾年中,疫情所帶來的不同程度的封控,俄羅斯發動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規模最大的戰爭,中國和西方世界漸行漸遠。就這些情況,紐約時報一文探討了全球新秩序。在這篇報導中,提到一個「疲軟」的美國。美國確實還是第一強國沒有錯,至少短時間內還是無可替代。但是仔細看某些方面,美國已經力有不逮,某些國家或地區的領導人可能會認為,在某些領域,自己的影響力可能大於美國。一些極端的舉動可能會受到譴責和阻止,但也有可能帶來極大的好處。比如,這一次由哈馬斯發動的恐怖襲擊。

在以巴衝突以來,以色列和西方各國都呼籲中國表態,發揮中國在伊朗、巴勒斯坦地區的影響力,協助促成和平,但中方態度曖昧,表示自己同時是雙方的好朋友。許多中國網友認為,選擇中立,是符合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式思維一向崇尚中庸之道、明哲保身,不需要去多管「他國事務」。針對美國、德國等國家聯合發聲支持以色列在合理範圍內反抗,一向被看做中共喉舌的媒體《環球時報》發表社論,指責西方國家戰隊的行為是「火上澆油」。如此種種都在說明,美國不再是一枝獨秀、引領全球,現在,在某方面也要依靠與他國的合作。中國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在對內的新聞中,他們把以色列對中國的呼籲,解讀為以色列向中國求助,希望中國發揮他們對伊朗的影響力。這樣的看法雖然有很大的自誇成分,但不得不說,並非毫無事實根據。

在最近的幾年中,國際各國都面臨著巨變和挑戰,這意味著機會,但也意味著危機。COVID-19對於各國的醫療係統都是一次大型挑戰,但是由於中國長期的封控,東南亞幾個國家獲得了從中國撤離的訂單,加強了個歐美各國和貿易合作。而台灣也曾在疫情開始初期,因為優秀的防疫措施,被世界看到以及肯定。

經過川普時期的貿易戰和COVID-19,中西之間的溝壑越來越難癒合。西方世界所代表的民主、平等、人權和北京所表現的專制、壓迫成為兩個陣營。在習近平上台以前,西方世界還期待著中國能夠慢慢融入國際社會,但現在,大部分國家已經知道這是不可能。比起假意迎合,北京開始了新的規則——他們企圖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立的陣營,並以此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正如現在。

慶幸的是,即使是一個疲軟的美國,還是盡量在履行自己「世界警察」的角色。在川普時期,美國說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蘇丹和摩洛哥簽署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協議。即《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而最近幾個月,拜登政府在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也有了非比尋常的進展。在軍事和科技方面,中國正在以舉國之力企圖縮小距離,但西方聯盟依然擁有大部分領先的技術。

紐約時報這一篇報導,對於全球秩序的解釋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習近平一直對於台灣虎視眈眈,近年來動作不斷,對內是軍隊大換血,對外一會兒畫地圖一會兒派軍艦亂跑。雖然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也在表達對於台灣的支持,但是難保中國不會採取極端行動,一個疲軟期的美國真的可以即時保護台灣嗎?或者說,能夠保護到什麼程度呢?西方世界依然保有優勢的領先,專制社會的勁頭很足,但或許只是繡花枕頭。

作者》任瑞婷 秋雨聖約教會基督徒,受中國宗教迫害,先暫時在台停留後赴美。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籲加薩停火 阿拉伯世界罕見與美國立場分歧
以色列砲轟加薩馬加齊難民營 傳51人喪生
聲援巴勒斯坦 歐洲數萬人遊行呼籲停火

看更多相關新聞
76%以色列人要納坦雅胡下台 示威者高喊「馬上關起來」
數千名親巴民眾白宮前示威 潑紅漆怒罵拜登政府
以軍發布加薩地道入口影片 控哈瑪斯自己躲起來
籲加薩停火 阿拉伯世界罕見與美國立場分歧
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土耳其抗議加薩流血事件 土國總統:無法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