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採購列「密件」封存 陳時中:保存證據30年「隨時可查」

國民黨立院黨團日前從審計部報告中發現,衛福部將疫苗採購價、會議資料列為「絕對機密」封存30年,須等到2051年2月25日才能解密,質疑時任衛福部長、現任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有問題。對此,陳時中今(8月22日)受訪怒批,「保存30年」和「不得公開30年」是不一樣,「如果怕這東西有任何情況,早一點銷毀證據最好嘛」,「但保存30年,證據都留在那裡,隨時都可以查。」

陳時中上午前往中正區南福宮參香前接受媒體聯訪,針對近期疫苗採購爭議,陳時中昨日聲明強調沒有黑箱,今進一步指出,立法院在去年下會期成立疫苗採購調閱小組,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擔任召集人之一,並於去年10月中下旬開會討論調閱內容,衛福部11月1日將相關資料整理成冊,並在立院供立委調閱。最後調閱共有8人,而該委員會組成則是「15+1」人。

對於《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日前爆料指稱,新冠疫苗採購合約密件封存30年,主要是因政府購買疫苗價格與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捐贈所公布的購買價差達1億美金。不過,陳時中駁斥,每種採購案都有一定價差,根據購買規模、品項分配而各有不同。

媒體追問,有價差至一億美元嗎?陳時中則說:「對數字不了解」,但郭台銘那邊是以重訊形式公開,郭台銘捐購BNT的時間點,政府並未購買BNT,因此沒辦法做比較。

對於國民黨頻頻質疑疫苗採購黑箱一事,陳時中表示,公務機關對於公文的重要性、需要保密的程度會列為「密件」或「非密件」,若是涉及國家機密則得遵守《國家機密保護法》相關規範。至於列為密件與否,是用以約束各機關內部人員處理該份文件的方式。換言之,如果被列為「密」,該份文件不能任意傳閱,且未經報長官同意,不得任意洩露。

陳時中強調,影響力比較大的文件就會保存30年,一般鉅額採購案都是保存20年或30年,「資料保存得愈久,和秘密封存愈久是兩回事。資料保存愈久,就能把真相保留愈久,未來都可以查閱。」對於外界批評封存30年意指「30年內不可以公開」,完全是把事情弄反了,「隨時都可以公開,沒有問題!」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