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爭議全解讀 9位醫界、生技專家一次解惑
文/蔡靚萱、林洧楨、管婺媛
曾經的防疫模範生,接種率是全球後段班!
近來,台灣許多Line群組瘋傳「輝瑞21天旅美疫苗團」,讓不少旅行社電話被打爆。甚至奧地利旅遊網也賣起單價約新台幣10多萬元、到塞爾維亞打疫苗的旅行團。到底,該不該冒著旅程中接觸的風險,飛到國外打疫苗?還是留在台灣等待數月甚至半年後才打得到疫苗?
本土疫情暴起,民眾對疫苗的疑慮也大爆發⋯政府疫苗採購為何大落後?是圖利台廠?國產貨安全嗎?不同品牌混打有沒有效?接種完是否不必戴口罩?
在一片疫苗缺貨恐慌、真假資訊焦慮中,商周針對全民關心的12大議題,採訪專家與業界人士,歸納出目前最完整的拼圖,為你找出客觀、專業的解答。
本土疫苗到底能不能打?在口水戰與多空炒作中,開發國產疫苗的高端公司,股價上漲、下跌震盪超過百元。
美國從去年12月中旬開打疫苗,目前12歲以上人口,已有近6成接種至少1劑疫苗,完全接種率約5成;然而,曾經的防疫模範生台灣,目前疫苗施打率僅不到2%,距離6、7成的開國門目標還很遠,更成為《時代》雜誌調侃防疫「吹牛」的落水狗。
眼前,關於疫苗的3大關鍵疑慮,成了民眾對未來不確定感狂升的來源。
焦慮1》會不會根本沒疫苗可打?
台灣政府宣稱,已為國人預定了可追加到4千萬劑的國內外疫苗,到底有多少能如期到貨?
台灣4大疫苗採購來源,分別是英國AZ原廠(阿斯特捷利康)、透過國際組織COVAX分配疫苗(廠牌不固定,可能是AZ、莫德納、輝瑞BNT等)、莫德納(Moderna),以及本土自行研發的高端與聯亞疫苗。
盤點他們的進度:AZ原廠的1千萬劑,是目前台灣採購的最大一筆訂單,但至今只有今年3月曾少量到貨11萬7千劑;4、5月到貨的AZ疫苗則非透過原廠採購,而是COVAX組織全球分銷。
那AZ原廠剩下的900多萬劑何時到貨?目前沒有清楚時間點。據商周調查,3月來的疫苗是由韓國代工廠小量調貨,未來供貨最大來源,將是AZ委由泰國暹羅生科代工的疫苗。
但其仍有變數是:目前泰國疫情升溫,最怕其政府發展成如印度般限制疫苗出口的窘境。
印度禁令,造成COVAX組織分配疫苗的進度大延宕。按原進度,COVAX目前應已對全球出貨1億7千萬劑,但5月底實際出貨僅7千多萬劑,理由除了印度禁出口,還因關鍵原料早被美國限制出口,難為無米之炊。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證實,印度禁令使全球缺貨,來自COVAX的供應相當吃緊。
盤點下來,外購疫苗目前只有莫德納的505萬劑較無供貨風險。
原料短缺,是否也影響到國產疫苗?聯亞集團董事長特助彭文君說,目前備料足夠在今年底前產出1億2千萬劑的疫苗。
只是,國產疫苗到底能否解盲(編按:意指將雙盲實驗中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公布謎底比對數據有無明顯差異)成功?「二期解盲前,最好是算(疫苗過關)一半一半機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只要一家解盲沒過,量就不夠,一定要找其他來源採購疫苗,」她強調。
換言之,最差狀況,高端、聯亞未過關,AZ泰國廠出貨延宕,政府說的8月底前到貨1千萬劑、10月完成6成施打恐就面臨跳票。
焦慮2》該打哪個品牌副作用少?
「只要有(疫苗),不管什麼牌子,就趕快打,」施信如說,經過藥政單位審核通過的疫苗,都可放心施打。她分析,疫苗本身所用的設計機制不同、副作用也不同,保護效果也有差異,多了解其機制,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雖然,許多國人寧願等待保護力(即不會染疫)達94%的莫德納,而對保護力平均落在81%的AZ興趣缺缺,但事實上,AZ已是目前全球最多人施打的疫苗,不只英國首相強生,德國總理梅克爾打的也是它。
「(保護力較低)被感染機會稍高一點,但至少打過的人不易變重症,」施信如說。
焦慮3》為什麼不讓民間進口疫苗?
「這些東西不是想像中這麼簡單,」前副總統、中研院公衛專家陳建仁接受商周採訪時說。因大家急搶疫苗,全球正冒出許多假疫苗商,所以貨源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必須向政府提出證明。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也指出,疫苗是藥品,要看原廠文件、申請藥證、封緘檢驗等,進口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同時還有嚴格的儲存與運送限制,環境一不對,只能整批報廢。
這波台灣的疫苗焦慮,加上生醫知識原本就有高門檻,導致疫苗相關討論參雜著大量的誤解與謠言。到底什麼訊息才值得信任?
施信如建議,應盡量找到原始出處查證,疫情與醫學訊息可參考世衛組織網站、美國疾病管制局或是發表在權威期刊的論文;而疫苗保護力資訊,也有權威的排行榜可供查詢。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抗疫成功的一大關鍵是:建立人與群體間的信任能力。「要獲得信任,消息需要一致且易於理解。在COVID-19的背景下,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這很困難,但必不可少。」文章提醒。
「大家不要灰心喪志,進入三級警戒後,我原本預估是很不好的,」陳建仁說。按流行病學看法,5月中有180人感染,一定是確診數500、1千、4千快速增加,但台灣成功將高峰數字壓在4、500人,再降到2、300人,若能繼續努力到100人以下,就能把疫情流行曲線壓下來。
這場戰爭,最可怕的對手不是病毒,而是不信任。此時此刻的台灣,正需要每一個人的守護。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51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疫情中你該學會的事》去年歐美學到的能力,台灣人一次補課
疫情3級警戒,房仲不能帶看房!房價會跌嗎?2關鍵因素分析
疫情嚴峻,台股卻「可能驚漲」?股市大戶:反彈持續到此時
沒校正回歸、確診數30上下⋯星國和台灣疫情同時復燃,為何卻能快速壓制?
台積電也用過!擔心員工變「薪水小偷」⋯工作日誌盯遠距進度,是好方法嗎?
更多相關新聞
郭台銘買BNT恐難成?陳時中:原廠只供貨中央政府等組織
才在疾管署惹議 朱學恒又送花籃寫16字給郭台銘
郭台銘買疫苗卡關 美大學教授「給郭董上法律課」
陳時中「刁」郭買疫苗 綠營海外寫手助陣被揭露
李秉穎:有股力量要讓國產疫苗不被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