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是我的老師」吳麥斯打造跨院研究腎病治療團隊,到哪裡都是同行標竿

秋分節氣才過,台北醫學大學校園裡的楓葉,正綠中帶紅地飛揚著。戴著口罩的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麥斯,眼神透著笑意。「不久前去百齡橋比賽英式橄欖球,撞到嘴角,嘴唇都快掉下來了,縫了30針。」

60多歲的吳麥斯,從讀台北醫學大學時就開始打英式橄欖球,40多年來除了出國以外,每週1次的賽球幾乎不曾間斷。「多年來,臉上的傷,大概縫過200多針,大學時斷過十字韌帶,兩邊肩膀韌帶也斷過,」他講得似雲淡風輕,腎臟科同業或同事,都稱讚他體能超乎同年齡層醫師,就是英式橄欖球帶來的好處,所以身上大小傷口比起來,便微不足道。

「我從小整天都蹦蹦跳跳的。」吳麥斯細數個人運動史,小學參加手球隊,國中到讀建中高一時喜好打籃球,高二起他是田徑選手,100米、200米、400米都跑過,讀醫學院就和英式橄欖球結下不解之緣,「北醫橄欖球隊當年是全國最強的,只輸給過陸軍官校。」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我覺得運動的好處不只在身體的活動,應該是一種心理的活動,也就是physical education。」吳麥斯正色地說。

打英式橄欖球要不怕跌倒不怕痛,團隊作戰概念可用於醫院管理

「打橄欖球的第1課,就是要讓你不怕跌倒,因為它就是要跌倒;第2要你開始習慣痛;第3個鍛練是,勇於面對挑戰,當對手比你高大時,就要把他擋下來;最後它是一個沒有英雄的運動,是團隊作戰,每一次得分都是所有人得來的。」吳麥斯說。

推薦吳麥斯為《康健》〈2022腎臟科年度好醫生〉的腎臟科醫學會指出,在腎臟科專業領域裡,重視團隊合作的吳麥斯率領的團隊,一向都是同行學習的標竿。

從林口長庚、基隆長庚、北醫到雙和醫院,無論擔任何職務,吳麥斯都獲得病人以及同僚高度讚賞。

或許是體能好,吳麥斯除了臨床照顧病人,帶腎臟科新輩醫師從事研究計畫、醫院管理職、學校事務3院1校橫向連繫、擔任移植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每天5點多起床,6點出門,7點開晨會,將每一天運用淋漓盡致。

內科醫師接移植醫學理事長,出版台灣腎臟病年報貢獻大

吳麥斯是少數以內科醫師接任過去常是外科醫師主持的移植醫學理事長,足證他在學界受重視程度;且對每年出版的台灣腎臟病年報貢獻極大,並引領北醫將學校校務資訊雲端化,進入數位發展階段。

腎臟醫學會從2014年起每年出版台灣腎臟病年報,回顧前2年的數據。吳麥斯從辦公室的書櫃中拿起一本台灣腎臟病年報說,「洗腎病人從2019年開始下降,2019年全球洗腎病人第1名是墨西哥,第2名是台灣。」台灣從2003年開始做慢性腎臟病的防治,使洗腎病人開始下降,再從這些數據來奠定策略,現在也需著力在急性腎衰竭治療。

成立泌尿腎臟研究中心,整合跨醫院資源,提升研究質與量

吳麥斯在台北醫學大學成立泌尿腎臟研究中心,設置轉譯實驗室,整合北醫、雙和與萬芳3家醫院人力專長與資源,因此獲得科技部個人型研究計劃及國衛院整合型研究計劃,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吳美儀說,急性腎衰竭是可逆的,她是吳麥斯4個子計劃下的一個計劃主持人,研究敗血症與急性腎衰竭的相關,團隊的研究也影響到政策,促成健保署去年開始對醫院治療急性腎衰竭病人給予獎勵計劃,避免走到透析階段。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身為移植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對台灣每年等候移植的7,000~8,000千人著急,目前國人器官捐贈仍維持200~300人,如何讓大愛能極大化是他的使命。由於器官受贈者終生須服抗排斥劑,他並關注最近國外使用新冠注射劑Evusheld給器官受贈者產生被動免疫抗體的相關訊息。另外,今年11月台灣與日韓簽訂東北亞移植聯盟,兩年後的亞太移植大會將在台北舉行。

管理心法要瞭解融合他人,同理心和合作才能做對事

吳麥斯在林口長庚醫院時,是吳美儀的老師,她佩服吳麥斯很有前瞻性眼光,總是讀很多期刊研究,瞭解腎臟病治療的世界脈動,用數據化為智慧醫療,而且對團隊的未來發展,總能一針見血地給後輩指導。「老師把打球的觀念教我們,每個人都有適合的位置,有些是守衛,有些是攻擊,成功的話,都是團隊的成功,沒有個人的成功。」

說起自己的管理心法,吳麥斯說,年輕的時候有自己的專業,但當上科主任主管職後,在團隊裡第1步要知道別人在做什麼,成熟的過程在去個人化,去瞭解並融合他人,要承認自己不是瞭解樣樣事物。

吳麥斯指出,第2步是誠信正直,原則明確;第3步是同理心,才能做合適的決定;最後關鍵是合作,「運動教我合作的重要,在球場上我們不會罵隊友,自己有不對要趕快承認,然後知道下次如何改善。」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腎臟科是哲學的科,病人器官都快壞了,洗腎後又活過來

從事腎臟科,並非沒有碰到生死的場面。吳麥斯說,因為是在照顧器官衰竭的人,遇到瀕死的人比其他科還多,「腎臟科是一個很哲學的科,病人器官都快壞了,洗腎後又活過來,或移植又得到一個器官,這些病人是上帝的選民,這在別的器官是很少遇到的。」

對於病人,吳麥斯坦言,他年輕時比較沒有耐性,認為教科書寫這樣就這樣做,但後來才發現,病人是老師,有些年紀大的病人不想1週要3天到醫院洗腎,每個人對生命的概念不一樣,他就是盡專業幫助病人。

帶博士生手把手指導,學生感佩老師春風化雨

42歲的北醫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高治圻是吳麥斯提攜的新生代醫師,高治圻在台大醫院受訓時有聽聞吳麥斯的團隊,都是群力合作完成一篇又一篇的研究,令他十分心動。

10前他到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就讀博士班,就請時任北醫副院長、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吳麥斯擔任他的指導教授,研究慢性腎炎併發症與基因多行性的關連性。

「那時候我沒寫過博士論文,沒想到老師找我去他的辦公室,在他的電腦前面,手把手一個字一個字敲打,教我如何把研究素材,寫成一個正式論文的格式,」高治圻坦言,臨床工作忙碌,研究方法上課吸收來不及,沒想到吳麥斯會這麼親力親為帶學生。

無論轉換到哪家醫院,腎臟移植病人追隨他回診,還有台南來的老病人

高治圻看過吳麥斯臉上帶著瘀青,但吳麥斯的門診或上課從不會因此而停頓,高治圻也沒看過吳麥斯罵過病人或學生,所以隨著吳麥斯從林口長庚、基隆長庚、雙和、北醫轉換職務,病人仍不辭路遙追隨掛吳麥斯的診。

吳美儀說,吳麥斯多年來照顧腎臟移植的病人,迄今定期回診給他追蹤病人約有100人,還有遠從台南來的老病人,因為他們還需服抗排斥藥,不少病人換腎後用20、30年不是問題。吳麥斯在腎臟治療領域耕耘,看到開花結果。

【小檔案】

1960年生,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專長為急性腎損傷、慢性腎臟病、尿毒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照護。打英式橄欖球40多年,在台北醫學大學成立泌尿腎臟研究中心,目前也是移植醫學會理事長,受病人愛戴。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延伸閱讀:

全台唯一兩次獲杏林獎 青光眼手術權威呂大文,巧手為患者重現光明

腎臟病4症狀、前兆自我檢查,腎臟病原因、治療一次看

痠痛貼布貼錯小心傷肝腎 專家建議2大使用重點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