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不欲生!他飆汗「射出0.5公分小石頭」 醫籲憋尿容易憋出病!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許多人都有遇過側腹劇痛、還經常會伴有血尿的症狀,而這往往是罹患了所謂的「尿路結石症」。它的盛行率高,而且發作時往往來勢洶洶,令人痛不欲生,為了能夠早期預防早期治療,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嚴重後遺症,所有人都應該對其有基本認識。

尿路結石症症狀通常有腹痛、血尿。(示意圖/photoAC)

玲玲藥師在粉專《藥玩家-玲玲藥師》分享到,先前先生因尿路結石發作,整個人痛到站不起來,臉色蒼白,不停冒冷汗,而後急奔醫院急診治療,回家後,先生依舊不舒服,整晚輾轉難,終於在當天晚上排出一顆0.5公分的結石。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photoAC)

什麼是尿路結石?

衛福部桃園醫院家醫科醫師說明,水分的代謝很大部分需要經過腎臟,在形成尿液後還必須經由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一但在此路徑中任何一處,尿液出現沉積性的結晶體,堵塞了這個管道,即形成尿路結石。因此,舉凡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處產生的結石均總稱為尿路結石。

根據化學成分,尿路結石分為草酸鈣、磷酸鈣、碳酸鈣、尿酸、胱氨酸等等,其中以草酸鈣結石最常見,約佔80%。結石小如砂粒、大如鴿蛋,形狀則可平滑如鵝卵石,亦可凹凸不平如鹿角,愈大愈不平的結石,愈容易卡死在泌尿道內,造成許多後遺症,輕則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重則造成腎臟衰竭及敗血性休克等等。

尿路結石的症狀有哪些?

隨著結石位置的不同,症狀也有些許差異:

  1. 腎結石:患者常感覺鈍痛或絞痛,呈陣發性的發作,疼痛感發生時經常是向患者側脊肋骨、上腹部或沿輸尿管方向放射,甚至可延伸至下腹部、腹股溝或大腿內側,並有血尿、腹脹、腹瀉、嘔吐及臉色蒼白、冒冷汗等現象。但腎結石過大時,也反而可能無絞痛現象,僅有腰部脹痛與血尿的症狀,因此當尿液反覆檢查都出現血尿時,一定要積極檢查去排除結石的可能。

  2. 輸尿管結石:由於輸尿管極細,一旦發現結石,疼痛發作時呈劇烈絞痛,向腹股溝、大腿內側、女性陰唇、男性陰莖、陰囊處放射,發作時會出現明顯的血尿,有些患者則會有腹痛或感覺盲腸附近疼痛。

  3. 膀胱結石:患者會有頻尿、排尿痛或排尿困難。有時候結石正好卡在膀胱和尿道連接處,因為石頭在膀胱腔內活動性大,可能滾來滾去,造成尿流斷斷續續的特殊現象。尿液檢查有程度不同的血尿或膿尿。

  4. 尿道結石:尿道結石的症狀有排尿不順、尿流變細、成滴狀的排尿及尿道疼痛等,尿液中也會有程度不同的血尿或膿尿。

尿道結石的症狀有排尿不順、尿流變細、成滴狀的排尿及尿道疼痛。(示意圖/photoAC)

造成尿路結石的原因有哪些?

台灣尿路結石的盛行率較其他國家高出許多,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是尿路結石的患者。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所做的調查分析統計,具下列特性者為尿路結石的好發者:

  • 年齡、性別:好發於30-50歲的壯年及中年人,且以男性居多。然而,近年來職業婦女發病率亦成長快速。

  • 環境、氣候:居住在溫度較高的地區,容易因天氣熱出汗多,一旦水分補充不足,易導致尿濃縮而出現結石。

  • 遺傳、家族:尿路結石具家族發病的傾向,有尿路結石而其親屬中也曾經有尿路結石者達三成,而未曾得過尿路結石者其親屬有尿路結石者僅一成。

  • 職業、生活型態:從事駕駛工作、需久坐辦公室者、東奔西走的業務員、及因業務需要經常開會或應酬的人等等,均易因活動力不足、憋尿或者是水分補充不足而使尿液容易淤積形成結石。另外漁夫與農夫、和尚尼姑因環境飲食等因素,也使得尿路結石機會比其他行業高。

  • 飲食:飲食太精緻、太鹹或含鈣量過高,嗜食豆類製品、菠菜等蔬菜或動物內臟、海鮮類,過量飲用牛奶和奶製品的人及不愛喝水的人,發生結石的機率較高。

  • 特別病史:經常排尿不順、反覆尿路感染者、患有先天性尿道畸形、前列腺肥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痛風、維生 素A缺乏症者,長期臥床的病人或是曾經動過手術使尿道狹窄的人,亦容易形成結石。

  • 藥物:服用過量的鈣或維生素D,易促使鈣吸收;而過量的維生素C攝取會造成草酸鈣結石,導致尿路結石;此外某些藥物,如胃藥、治療青光眼的藥,長期服用下也易形成尿路結石。

如何診斷、處理?

一旦出現尿路結石的症狀,或曾經尿中排出小結石的人,最好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 尿液常規檢查:透過尿液酸鹼質、尿中紅血球、白血球及潛血反應等等,來初步診斷尿路結石。

  • 腹部X光檢查:可以判斷體內結石的位置、大小及型態。然而並非每種成分的結石都會在X光下顯影。

  • 靜脈腎盂攝影:由靜脈注射顯影劑,經過數小時後拍攝一系列之腹部X光片,可找出一些一般X光下無法顯影 的結石。

  • 膀胱鏡:由尿道逆行向上,可以看見泌尿道管腔內部的形態,主要用以診斷膀胱結石的原因。

  • 超音波檢查:方法簡便,且可以找出是否有腎腫瘤、腎積水等等構造上的異常。

尿路結石經診斷確立後,若結石面徑在0.8公分以下,醫師會建議患者多喝水使其自行排出,6週後若無排出再考慮接受治療。除傳統開刀取石仍保留給較大或其他方式無法處理之結石外,現在較先進的治療方法有經皮膚腎臟取石術、輸尿管腎盂鏡摘石術、水電波碎石術及體外震波碎石術等。其中,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最為方便易行。但是體外震波碎石術,通常還需再輔助其他治療方法,並定期接受複檢,才能有效治療尿路結石。

為預防尿路結石產生,醫師建議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幾種事項:

  1. 不可養成憋尿的習慣。

  2. 保持適度的運動。

  3. 保持精神愉悅,因精神抑鬱會分泌過多副甲狀腺素,增加結石機率。

  4. 罹患泌尿系統疾病或容易引起結石的原發病者,應定期接受檢查。

  5. 長期臥床病人,應多飲水,經常翻身、活動肢體,並採用低鈣、低磷飲食。

延伸閱讀
沉寂近一年!王力宏宣告復出開演唱會 「哪怕只有1個人」也要唱
恆春柬埔寨!全台徵詐騙機手 爽包民宿「詐財上千萬」手法曝....數百名大陸人成冤大頭
恐怖攻擊?美北卡羅來納州變電所遭人持槍破壞 FBI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