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打針吃藥止痛 險腎衰竭

楊雅斐醫師表示,痛風是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記者黃俊昇翻攝)
楊雅斐醫師表示,痛風是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記者黃俊昇翻攝)

48歲男尿酸指數超標 利尿劑消水腫搶救腎功能 醫籲控制飲食定期追蹤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48歲許先生痛風多年,每次痛風發作都是前往診所打針、拿止痛藥,緊急處理完又恢復一條活龍,但這次打完止痛針、吃止痛藥後還是痛,而且發現尿量減少、腳腫,經前往長安醫院檢查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只剩30幾、尿酸指數超標,趕緊停掉止痛藥,使用利尿劑消腫,治療兩週後追蹤腎絲球恢復70幾,水腫也消失了。

腎臟科楊雅斐醫師表示,痛風是由於血液中尿酸升高,過多的尿酸累積在關節處引起發炎所致。現代人大魚大肉司空見慣,加上愛喝飲料、吃甜食,使得痛風盛行率越來越高,但因為打個針、吃個止痛藥就過去了,往往也不太在意,忽略了應有的治療及控制。而痛風也是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痛風發作其實對腎臟有二重傷害,一是尿酸造成的腎傷害,二是用來止痛的止痛藥也會傷腎,所以不該等閒視之。

而尿酸的來源是飲食中含有普林的食物及體內老舊細胞的汰換,之後在肝臟處理成尿酸,經腎臟過濾,從尿液排出體外。尿酸濃度高時,除了累積在關節引起痛風,也可能會沉積在腎臟,有的形成尿酸結石,導致輸尿管的阻塞。有的沉積在腎間質,造成腎實質萎縮,腎功能受損,稱為尿酸腎病變。另外痛風發作時常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治療,頻繁使用也會讓腎臟受傷。

楊雅斐表示,尿酸過高的患者,除了建議少吃高普林食物、多喝水以外,使用降尿酸藥物可預防痛風發作,並降低尿酸對腎臟的傷害。若痛風頻繁發作的患者,可加上秋水仙素來降低發炎,若是已有慢性腎病的痛風患者,可使用類固醇來取代非類固醇類止痛藥。

楊雅斐表示,透過良好的飲食及藥物控制,大部分痛風患者都可以讓尿酸指數正常,建議痛風患者應定期追蹤,切勿平時疏於注意,痛的時候才急就章,才能減少未來腎臟衰竭、洗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