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不下來是「吃太少」 醫揭5大障礙:會比原本更胖

減肥是不少人努力一輩子的事,用盡各種方法運動、瘦身,除了擁有完美體態之外,也攸關身體健康。一般人對減肥的認知是「少吃多動」,但你知道其實瘦不下來竟然是因為吃太少嗎?醫師也針對這個迷思做出解答。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臉書發文分享,「常有學員抱怨『明明就吃很少,怎麼還是瘦不下來』,他表示「其實吃太少,尤其是關鍵的營養素攝取過少,的確是瘦不下來的主要原因」,並針對減肥失敗分析5個因素。

1.吃太少,尤其是蛋白質

長時間吃太少,身體會以為遇到饑荒,為了延長壽命,身體會把代謝降低,讓減重進入停滯。尤其是蛋白質吃太少代謝會大幅降低,身體會發出強烈的飢餓感讓你進食。蕭捷健解釋,是因為除了維持肌肉代謝之外,身體生病時需要免疫球蛋白抵抗病毒,蛋白質如果吃不夠,身體就會覺得營養不良。如果都不吃,減重很容易減到肌肉,之後回復正常飲食,脂肪補上來之後,容易會比原本更胖。

2.不吃澱粉

身體就像一台油電混合車,可以燃燒脂肪和肝醣來產生能量。長期不吃澱粉,身體就只剩下一個「引擎」在運轉,代謝會變差,開始出現掉髮、荷爾蒙失調、排便不順等問題。

人一周至少需要吃3到4天的澱粉,尤其在身體的活動量大的那一天吃,反而能夠加強身體代謝澱粉的能力。

3.做不喜歡的運動

運動要跟約會一樣,結束後要能期待下一次才能持之以恆,很多人到健身房買教練課,「教練把你操得要死要活,就像恐怖情人約會,上完之後就再也不去了」,雖然重量訓練對增肌減脂效果最好,不過還是做喜歡的運動更重要。

4.熬夜

如果人睡不到七個小時,荷爾蒙會出現問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上升,生長激素也會亂掉,導致晚上沒有辦法好好燃燒脂肪,白天的食慾增加,更容易餓,吃下肚的東西更容易被吸收。

5.沒有放心享受美食

很多飲食法都會把食物分為「好食物」跟「壞食物」,導致吃了壞食物之後會有愧疚感,但壞食物都「特別好吃」。又因為很難完全不碰這些食物,長期下來內心無法平衡,就會掉進吃完又陷入愧疚的循環中。不過薯條、蛋糕等食物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把主導權抓回來,「把你的選擇,留給最好的味道」。

可以利用82法則,也就是一餐裡面有80%都是瘦蛋白和蔬菜等健康食物,20%則是你想吃的任何東西;或是一周挑2到3天, 挑一餐吃任何想吃的東西,按照計畫執行,把愧疚感變成獎勵和行為增強。

本文經減重醫師蕭捷健醫師授權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吃不到蛋也能攝取蛋白質 10大高蛋白食物曝光
廁所把手跟馬桶蓋一樣髒 專家曝1動作母湯
吃素卻得大腸癌?營養師示警6大地雷: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