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之有道 告別病態性肥胖

肥胖已經不是美醜問題,而是跟健康息息相關。世界肥胖聯盟估計,全球有 8 億人有肥胖症。台灣18歲以上成人,2016-2019年的肥胖率高達47.9%,相當於每2人就有1人過重。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導致各種心血管及代謝疾病。台中慈濟醫院2019年成立代謝及減重中心,一年手術案例超過300例。身體BMI值如果超過37.5就是病態性肥胖,可以經由手術讓胃縮小,進而達到減重目標。專題第一集,來看這個成功減重的個案,他的工作是業務性質,高達120公斤的體重,除了罹患三高,膝關節也受壓迫疼痛,今年2月做了減重手術,瘦了40多公斤,三高不藥而癒。還有年輕人阿桀,BMI值超過55,已經是超級肥胖,影響生活,9月初進行胃縮小加繞腸手術,希望能找回健康。

病友 阿桀:「想看自己瘦的樣子吧,沒看過自己瘦的樣子,我沒有瘦過啊。走一段路就很累。(所以你現在滿頭大汗。) 對,如果稍微快走,就會覺得很喘,上下樓梯就很累了。」

31歲的阿桀,職業是廚師,身高175公分,體重171公斤,肥胖已經嚴重威脅到他的健康。

台中慈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 李旻憲:「他BMI 55,在醫學上面的定義,BMI超過50,這個就是超級肥胖,就不是只有一個病態性肥胖,他可能心血管疾病,甚至糖尿病、高血壓、猝死,或者低血氧這些都有可能會發生。」

阿桀的爸爸:「(爸爸,你覺得他瘦下來會怎樣?) 他瘦下來應該會很帥。(跟你一樣。) 我是還好啦。」

下定決心做了胃縮小加繞腸手術,這是手術後第3天,已經可以下床。

台中慈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 李旻憲:「我們透過這個手術,幫胃做一個整型的手術的時候,幫助我們 吃一點點東西就飽,然後再加上這個胃部這些手術,可以改變我們的腸胃道荷爾蒙,讓我們的代謝也變快。」

46歲陳先生,電子大廠總經理特助,開車南北奔波,人生最高峰130多公斤。

病友 陳泓任:「以前一上車,一定先把椅子拉到最後面。(因為太擠。) 不然就會塞不進來,睡覺睡一睡會抽筋,要坐起來恢復,對,所以我覺得身體開始在跟我抗議。(以前是X幾L?) 以前是XXXXL,幾乎是穿最大的。」

身體出現三高警訊,膝關節疼痛,健康因素迫使他必須面對肥胖帶來的警訊。

台中慈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 李旻憲:「這些內臟脂肪囤積,就會引發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這些等等的,這些都跟內臟脂肪有關係。」

今年2月底,他做了袖狀胃切除手術,半年時間,體重像溜滑梯往下掉。

車用電子公司 游經理:「我好幾個月沒有看到陳特助,我非常地驚訝,我很好奇問他,你減了多少公斤?他說將近40幾公斤。」

車用電子公司 張專員:「整個都不一樣,氣色也比較好,看起來比較帥。」

整個人神清氣爽,定期回診,也是醫生眼中的模範生。

台中慈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 李旻憲:「差別最明顯的就是體脂肪,從36.3瘦到22.4,這次是14,14左右的體脂肪,這個叫運動員的體脂肪,到你的目標了嗎?(我那時候跟醫生說,我目標是78公斤。) 現在已經多瘦10公斤了。(衣服都已經穿到S了。) OK OK,你都比我還瘦了。」

車用電子公司 洪顧問:「一個人能夠變得更好,變得清瘦,變得有活力,變得年輕,我想這件事情當然是好事。」

以台灣國健署的標準,BMI37.5 以上就是病態性肥胖,如果嘗試許多減重方式都沒有成效,避免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或許手術減重可以幫助你有效率地回復健康。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疫起茹素!不只為了健康
花縣提供災損名單 慈濟展開家訪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