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必知》術後淋巴水腫,手臂痛又腫怎麼辦?治療、預防方法一次看

日前一位59歲女性病患,因發現右手腫脹合併疼痛日益加劇就醫,檢查後發現右乳癌合併腋下淋巴轉移,引發右手臂淋巴水腫問題。醫師提醒,當手術切除惡性腫瘤後,為了防止癌細胞經由淋巴系統擴散出去,會一併切除附近的淋巴結;不過,在一些特別的癌症中,可能會引發患側「淋巴水腫」後遺症。到底什麼是淋巴水腫?又該如何治療及預防?



淋巴水腫是什麼?

淋巴水腫(Lymphedema),是指因淋巴的回流變慢或受阻,使身體組織淤積過多的淋巴液,而產生腫脹。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漢坤表示,台灣每年約新增3,000至5,000位癌症相關肢體淋巴水腫病人,引起肢體淋巴水腫的時間,則因各種癌症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方式(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而有所不同,通常會在數月到數年開始有症狀,平均發作時間約是2~5年。



淋巴水腫發生原因

除了癌症引發淋巴轉移,嚴重到影響淋巴系統原先功能,以下這些癌症,術後也易引起淋巴水腫:

  • 乳癌

  • 婦科癌症

  • 黑色素瘤

  • 惡性肉瘤

  • 攝護腺癌

  • 頭頸部癌

延伸閱讀:
發燒、盜汗、體重減輕⋯淋巴癌現5症狀因「體內積痰」



淋巴水腫的病程與症狀

淋巴水腫依病程進展會出現不同症狀,可分為初期至晚期,若不及時治療恐更加惡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以下為5大病程症狀:

初期症狀

  • 症狀不太明顯

  • 可能有無法形容的疼痛、麻木或是腫脹感

早期症狀
感覺到患側肢體較為腫脹,不過稍微活動或抬高患肢,就能恢復。

中期症狀
患側肢體腫脹更嚴重,且不容易消腫;這時候如果不開始接受一些治療,淋巴水腫就會更加惡化。

中後期症狀

  • 患側會比另一邊明顯粗一圈,造成兩邊粗細不一

  • 關節處變腫

  • 皮膚角質化

  • 患肢不靈活且沉重

  • 易因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晚期症狀
若未及時治療,患肢會嚴重變形,成為俗稱的「大象腿」。



淋巴水腫早期復健治療

淋巴水腫早期症狀,可透過復健方式治療,又稱為整合式物理治療(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治療項目包括:皮膚照護、肢體運動、淋巴徒手引流、患肢壓縮治療(彈性繃帶或壓力套)等,以穩定且防止淋巴水腫進一步惡化,根據水腫的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對策。



淋巴水腫中後期手術治療

但到了淋巴水腫中期,即使持續積極做物理治療,也不太容易改善患肢腫、脹、痛的症狀,此時就需手術介入處理。陳漢坤指出,淋巴水腫主要有3種手術方式:

  • 淋巴腺自體移植手術(Vascularized Lymph Node Transfer):用別處的淋巴腺把已切除淋巴腺的地方補回來,能根本且有效解決淋巴水腫問題。但缺點是該手術規模較大,而使用別處肢體的淋巴腺,亦可能有淋巴水腫的疑慮,許多病患因此卻步,只有在淋巴水腫很後期時,才會考慮這種手術。

  • 抽脂手術(Liposuction):因淋巴水腫後期的肢體,除了會有組織液蓄積外,還會有過多的脂肪堆積,抽脂手術可以把脂肪抽走,讓病患的腫脹感得到明顯改善,但缺點也是需等到淋巴水腫很後期時,才會考慮進行這種手術。

  •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ymphovenous Anastomosis):此為較新穎的手術觀念。是考慮淋巴系統回收水分的路徑,因為淋巴結被切除而中斷,但是原本的淋巴管路還在,只要利用淋巴血管重建,良好導回到心臟的微小靜脈,還是能恢復回收肢體組織液的功能。

    目前已有微創手術技術,僅需要幾個1~2公分的小傷口,術後併發症非常少、適合在淋巴水腫各時期執行,可以多階段多次手術,也可以搭配上面其他淋巴水腫手術一起加強消腫效果,除了在淋巴水腫後期手術效果比較不顯著外,幾乎沒有太大的缺點,因此這種手術已在國外相當普及。

延伸閱讀:
腳水腫不消,是靜脈曲張還是靜脈栓塞?醫教1關鍵差異



術後淋巴水腫如何預防?

新竹台大分院復健部醫師董怡君表示,淋巴水腫不只會影響外觀上肢體的大小,異常的蛋白質沉積還會造成皮膚過度角質化、脫皮、色素沉澱等情形;此外,皮下組織硬化也會造成關節活動度受損、肌耐力下降。

想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在術後尚未發生水腫時,可透過上肢有氧訓練和肌力訓練,來預防淋巴水腫的發生率,兼可提升生活品質。但若有淋巴水腫的狀況發生時,如關節活動度限制、手術側胸壁緊繃疼痛、肢體水腫等狀況,則要限制患肢使用,避免水腫惡化,盡早回診復健科並接受治療。